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一系列的環保舉措付諸實施,我們居住的環境正在得到有效的改善。今年兩會上,又提出了“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響亮口號;在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再度重申,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美麗中國”的建設有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數十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如今,我們的家園正在美起來。
早在2013年,中央城鎮工作會報告中就提出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說:“一個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記得住鄉愁……”詩意的語言,鏗鏘的決心,讓廣大群眾建設美麗家鄉的信心倍增。鄉愁,是一種思念,一種牽掛,一種情愫。作為自己“土生土長”的故土,烙下的豈只簡單的記憶?那些背井離鄉的游子,書箱底層珍藏一撮“鄉井土”,就是珍藏了一份割不斷的情懷,這也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是呀,“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之所以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稱道,很大程度上就是取決于那“綠水青山”。2012年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中,“綠色”占了很大的比例。當然,那份“綠”還包括環保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可持續性城鎮化、環境保護與治理、低碳發展、建筑設計、廢水處理、垃圾處理、高科技技術以及醫療等行業等。這些項目的完善,將大大增強城市的“幸福感”,結合“最美鄉村”建設的戰略目標,使城鎮的“綠”在自然、調和等方面鄉村化,讓鄉村的“綠”在規劃、設施上城鎮化。
“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面對日趨惡化的自然環境,全人類都在高度重視,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措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正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作出的英明決策。眼下,人們對大自然人為破壞的步伐并沒有停下來,在個別地區還較為嚴重。因此,我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已經迫在眉睫,“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我們必須要走的文明發展之路。
“家園只有一個,地球不能克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為讓有限的資源能夠無限的循環,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植樹活動中要求“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為了青山不老、綠水長流,“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擼起袖子加油干”。是呀,我們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順應自然之道謀發展,奏響生態文明建設最強音,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努力!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