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回到寧夏,十九大代表、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就很少回家,每回一次,都會被鄉親們團團圍住,詢問各種問題。成了十九大“宣講員”,但村支部書記的老本行,朱玉國卻沒落下。記者采訪中朱玉國電話不斷,他一直忙著布置村里的各項工作。“帶領鄉親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最重大的責任,一刻都不能忘記。”(新華社 11月20日)
責任與擔當是共產黨員的忠誠使命,是一種品質,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守信。“壓艙石”是在空船時,船的整體重心在水面以上,極易翻船。為此空船航行時都備有“壓艙石”,以免翻船,裝貨時卸掉它。而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基礎和前提。那么,對于所有黨員干部而言,“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亦是責任與擔當。為此,做一名黨員干部,不僅要有想干事的意識、敢干事的作風、會干事的本領,更須有干成事的行動和魄力。
“為官避事平生恥”。事不避難、敢于擔當,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各級干部的基本素質。作為黨員干部,擔當,就在于勇扛扶貧開發重任,和當地貧困百姓一道真抓實干,早日摘掉“貧困”這頂帽子。只有時刻認識到肩負使命的光榮和崇高,責任的重大和艱巨,時刻意識到貧困地區群眾的期待和需求,廣大扶貧干部才能不斷增強脫貧工作的責任感。特別是作為當地貧困群眾的“主心骨”,心懷“帶領鄉親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最重大的責任,一刻都不能忘記”念想;相信,“只要鄉親們齊心協力,我們這致富的航船,一定能如期抵達成功的彼岸。”定能鼓足干勁,迎難而上,積極探索出扶貧開發的新舉措。
“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講責任擔當,不能停留在嘴上,必須要落實在行動上。在扶貧工作進入攻堅的背景下,向貧困發起總攻,責任與擔當尤為關鍵。面對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各級黨委、政府,村級黨組織,要切實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得出實招。正如曾記畔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所言:“實現醫療保險、大病補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產業保險等全覆蓋;年末養殖補欄力度加大;土地合作社經營;擴大勞務輸出……”等等如是。唯有,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引導他們樹立責任與擔當的觀念,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以此加快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惟其艱難,更見擔當。貧窮不是不可改變的宿命。誠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有了責任與擔當這塊堅實“壓艙石”,定能助力脫貧攻堅。
咬定目標、勠力攻堅。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然吹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只要我們立下愚公移山志,把責任與擔當扛在肩上,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就一定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