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三臺這次徹底火了 全球180個國家來圍觀!》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引來無數網友關注點贊。
原來,早在十九大召開前夕,中國國際電視臺就以四川三臺縣光輝鎮新和村為切入點,將三臺縣交通建設取得的成就納入《中國方案——交通篇》向全球播出引起了強烈反響,當天僅網絡平臺收看觀眾就達5700多萬人次。本月15日—17日連續3天,中國國際電視臺《china 24》欄目組又對四川三臺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亮點面向全球180多個國家同步直播,向全世界宣傳中國方案,展示四川案例,報道三臺經驗。至此,脫貧攻堅“三臺經驗”正式走出全國走向世界。
四川三臺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大縣、農業大縣,三臺南路片區更是典型的丘陵山區旱山區。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資源稟賦差,發展底子薄,地理位置偏的“窮旮沓”。如今,這里乘脫貧攻堅東風,建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即“綜改區”)用苦干實干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脫貧致富之路。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到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要攻克剩下的“堅中之堅”,讓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特別需要更多的可借鑒、可推廣的“三臺經驗”來攻堅破難。
“三臺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找準產業和發展產業才能興村富農。想要貧困村脫貧、貧困戶增收,如果沒有產業作支撐,光靠一時的救濟和資助是行不通的,只有找準了產業,發展了產業,才能實現貧困村貧困戶穩定可持續增收,進而脫貧致富。在國際電視臺節目中報道的三臺縣王家堰村正是在發展產業上下了一番苦功夫,通過整村發展泥鰍養殖產業,讓老百姓通過土地分紅、貧困戶再次分紅、合作社務工等方式實現了脫貧增收。
“三臺經驗”告訴我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必然選擇。目前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剩下的老弱婦幼基本沒有能力提高土地的經營效益,部分地方出了季節性撂荒現象,貧困地區尤為突出。為了解決這一突出矛盾,特別需要各地探索運用多種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土地經營效益,走出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之路。三臺縣“綜改區”探索運用“公司+基地+農戶+金融”的“稻魚共育”“稻鰍共育”發展模式,其中雙樂鄉的“7+1+1模式”把產業與貧困戶有機銜接受到了亞洲開發銀行高級能源與綠色金融顧問沈一揚博士點贊,很值得推廣。
“三臺經驗”告訴我們,脫貧攻堅要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在電視直播看到,三臺縣針對危舊土坯房存量大現狀,大力開展“土坯房改建”工作,在保障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基礎上優化美化人居環境,讓老百姓住得既安心又舒心。節目中央視主持人與群眾一起跳廣場舞、看公益電影,感受老百姓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脫貧攻堅的宗旨就是要讓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難有所助,讓普通群眾都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當前,脫貧攻堅戰役如火如荼,如何務實有效攻克“堅中之堅”,適當學習借鑒一些地方成功經驗不失為一種快捷高效的辦法,而走出全國走向世界的“三臺經驗”正是值得學習推廣的好辦法。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臺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