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讓感恩教育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 作者:凌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01 錄入:實習編輯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見》最后要求,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要繼續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發揮貧困地區貧困群眾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各方面力量。

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更應發揮貧困地區貧困群眾主動性創造性。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扶貧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可見,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就應從改變群眾觀念抓起,從貧困群眾自身行為習慣抓起,從增強其自身“造血”功能抓起。

如何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積極性,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貧困地區調研,對扶貧開發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成效顯著。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過去的五年,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但目前,仍有部分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過于被動,存在等靠要思想,過度依賴于外力的幫扶,這一現狀極不利于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哲學上提到,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筆者認為,還要在貧困群眾這一內因身上下深功夫。強化感恩教育乃是有力之舉。

感恩教育,百度百科上的解釋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學。如何將感恩教育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效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

一是針對年齡較大的貧困群眾,通過鎮村干部日常走訪教育引導。針對年齡較大貧困群眾觀念守舊、科技意識淡薄且行動不便等實際問題,開展感恩教育應采取送教育上門的形式。通過鎮村干部在平時走訪慰問中,向其宣講黨的惠民政策,有力舉措,引導貧困群眾識黨恩、知黨恩、感黨恩,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明白惠從何來、惠在何處,從而聽黨話、跟黨走,增強早日脫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針對青壯年貧困群眾,利用好榜樣的力量激發脫貧愿望。“農民夜校”作為對貧困群眾“扶智、扶志”教育的重要抓手,讓廣大貧困群眾和黨員干部在課堂學知識、實地練技術、課外見效益,為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開展感恩教育可充分依托“農民夜校”這一載體,把本土一些“田秀才”、致富能人、產業帶頭人等“鄉土達人”請到課堂,請他們講述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自身如何得實惠,幫扶部門和干部如何開展幫扶等,讓群眾在學到技術的同時接受感恩教育。三是針對青少年貧困群眾,借助學校引導學生樹立自立自強價值觀。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就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教育扶貧,被認為是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更是阻隔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學校可以通過增設扶貧小課堂、校園張貼、旗下演講、板報等形式開展“精準扶貧”感恩教育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將“自立自強”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而對其家庭起到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

脫貧攻堅工作,任重而道遠。在對貧困群眾開展的感恩教育中切記“欲速則不達”之理,應循序漸進,因勢利導,讓貧困群眾以感恩之心,踐脫貧之行,彰顯其脫貧“主角”意識。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安州區政府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不卡一区 | 三级AV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 午夜短视频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福利高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