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四川秦巴山區一名“85后”村支書,受邀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共享紅利:互聯網精準扶貧”分論壇上作主旨發言,在烏鎮向世界講述家鄉依托互聯網脫貧的生動案例。綿陽市安州區曉壩鎮受邀,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展示小鎮農民從貧困戶到網絡創客的蝶變之路。(人民網 12月4日)
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莊嚴承諾,到2020年中國農村將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現在我國的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后半程,為了贏得脫貧攻堅的最終勝利,我國各階層、各組織集合全部力量致力于脫貧工作,截止目前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
當前形勢下脫貧攻堅方式方法多樣,成績斐然。各鄉村推出傳統的農業產業合作社、特色旅游產業等為貧困群眾開啟了致富之門。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網絡扶貧、信息扶貧等創新扶貧方式應運而生,這些創新的扶貧方式對精準扶貧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首先能提高群眾的經濟收入、而且也能開闊農民視野,讓他們充分了解國家優惠政策及發展方向;其次可以運用互聯網快速、普遍、及時的特點助力傳統產業更快更好發展,同時可以在網絡上了解別人的脫貧妙招,根據實際情況借鑒學習,開拓出新的致富之路。
筆者認為,積極給貧困群眾創造條件,爭取國家優惠政策,建設基礎設施,讓網絡像電話一樣在農村普及,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又一新思路。農村群眾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先進的知識理念、了解外部世界,同時,也可以為本地的特色產品在網絡上做宣傳,或者通過網絡直接銷售出去。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索瑪花開》,第一書記王敏就是利用互聯網將谷莫村的特色旅游、民族特色漆器、農產品推銷出去,不僅讓群眾脫貧了,而且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內生動力。
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正真贏得脫貧攻堅的最終勝利,就需用新思路、新方式去扶貧;要時刻緊跟新時代的步伐,脫貧工作才會更精準。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武縣國家稅務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