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表示,“不降低標準”是為了保證脫貧的質量,而“不吊高胃口”則是為了防止脫貧走向過度福利的另一個極端,防止把脫貧搞成“大鍋飯”和“養懶漢”。(中新網)
這一消息傳出,令人拍手稱快。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際出發,對基層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了真實的了解。十八大以前,在有的地方曾一度出現身強體壯的中壯年人向政府申請當“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索要政府幫助。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的脫貧攻堅,經幾次精準識別,現已進入全面脫貧的關鍵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也強調,“深度貧困地區要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人民網)
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指出了在脫貧攻堅工作上,必須解決好志氣的貧困、思想的貧困、知識的貧困等問題,這是變扶貧工作中“輸血”為“造血”,變貧困群眾被動“要我脫貧”為主動“我要脫貧”的重要保障,對于激發和培育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因材施策。孔子說要因材施教,在扶貧工作上,也應該因材施策,根據不同的致貧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脫貧辦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前,我們正進入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要分清楚貧困人口致貧的真正原因,需要根據貧困地區、貧困對象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我們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完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方法,有效實施“四個一批”的脫貧攻堅行動計劃,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致貧原因需要提供“定制服務”,從“漫灌”式扶貧到“滴灌”式扶貧轉變。通過技術培訓、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等多種手段,長遠脫貧,確保貧困不反復。
教育引領。扶貧要先扶志,要讓貧困群眾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自覺內化為“不愿貧、不愿窮、不甘落后”的想法。要通過標語、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和編印的扶貧政策宣傳小冊子強化宣傳,宣傳“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有關內容,引導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增強干事創業、主動脫貧致富意識。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學會感恩,感恩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在政府、社會力量的幫助下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
樹立信心。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是起決定作用的內生動力,只有在讓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增加收入上獲得一定成就感,才能逐漸樹立起自力更生的信心。在幫扶的過程中,要克服急躁思想,要學會循序漸進。首先要為貧困戶確定一個個小目標,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就比較容易實現,讓他們嘗到甜頭,漸漸地讓他們知道,通過自己努力就能掙更多的錢,然后再因勢利導,幫助確定脫貧致富的路子,這樣,貧困戶就能在不斷的努力下獲得成就感,增強內生動力,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當然,這是一個反反復復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貧困戶和幫扶干部有足夠的耐心。
表揚先進。從中央到地方,幾乎每年都要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了成績的黨委、政府和相關工作人員評選先進,鼓舞土氣,這能極大的調動各級黨委、政府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不僅如此,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考慮,每年在貧困戶中,也評選一部分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先進,以此樹立先進典型,促進其他貧困群眾向先進學習,不斷增強內生動力,真正讓貧困戶從被動“要我脫貧”變為主動“我要脫貧”。
(作者單位:三臺縣財政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