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文化扶貧、歷史名人文化傳承發展、出版振興、絲路展等一系列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工作迅速開展,卓有成效。今日起,本報推出“2017我們的文化獲得感”系列報道,聆聽身處發展一線的文化工作者講述他們在2017年的文化獲得感,展望憧憬2018年的美好文化生活。(1月15日 四川日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精神文明上的小康。實施文化扶貧,既是全面小康的應有之義,也是扶貧開發攻堅的重要內容,有利于促進人的自我發展和全面發展,有利于促進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貧困地區由于文化思想觀念的落后,嚴重制約了貧困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實施文化扶貧旨在從文化和精神層面給予貧困地區以扶持,以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轉變他們消極落后的傳統文化觀念,從而培養并提升他們發展經濟的基礎能力。可以說,文化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加大文化扶貧,消除貧困地區的知識貧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扶貧工作來說,要應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駐村扶貧力度,將先進理念、先進技術面對面、手把手傳授給群眾。通過文化支教、暑期實踐、志愿者服務等方式為在貧困地區傳播先進文化、開發特色文化產業提供支持。鼓勵貧困地區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接機制,開展各類扶貧科技和實用技術培訓,使每個貧困戶均能掌握1-2門種植或養殖實用技術。如此,實現群眾在增收的同時增智,實現真正拔掉窮根。
依托特色文化資源,促進“文化+旅游+致富”的深度融合。根據文化資源類型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應將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納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延續歷史文脈,承載文化記憶,打造一批文化特點鮮明、主導產業突出的特色文化示范鄉鎮、示范村。依托當地優勢旅游資源,加大對貧困地區重點文化旅游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大力發展集文化旅游、觀光、體育健身、演藝娛樂、藝術培訓等于一體的文化旅游休閑產業,加大對貧困地區土特產品的開發力度,走出了一條既讓旅游文化大放異彩又讓更多困難群眾共奔小康的新路子。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任務十分艱巨。文化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黨員干部要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鐵肩擔責、攻堅克難,以決戰決勝的堅定信心和從嚴從實的工作作風,奮力奪取脫貧奔康的全面勝利。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