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首先應解決“有”的問題,條件允許了再追求“優”的問題。以前下到基層探訪貧困村,不難發現,基礎設施薄弱是許多貧困村的共同問題:一些地方還在吃泉水、河水,甚至地窖水;山大溝深路難行,“望到屋,走到哭”;電壓不穩,經常停電;手機信號不好,接個電話急得團團轉;農村的茅房普遍簡陋,就著豬圈牛棚,臭氣熏天,衛生較差……(1月15日 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讓貧困人口與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確保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本末倒置”一詞出自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意思是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細微末端、較不重要的事。在我國扶貧過程中,有出現過“本末倒置”的問題,比如重“輸血”輕“造血”、重“面子”輕“里子”、重“溫飽”輕“環保”、重“口袋”輕“腦袋”等。這些“本末倒置”的問題若是不解決,扶貧、脫貧必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在扶貧過程中,我們要抓住扶貧的“本”與“末”,并且處理好“本”“末”問題。
扶貧要扶末,但更要扶本。國家目前的扶貧現狀是大量提供扶貧資金,為貧困地區“輸血”,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的“面子”工程,想要盡快解決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想讓貧困群眾、貧困家庭的“口袋”鼓起來。但是要想讓扶貧見效更快,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啃下貧困地區這塊“硬骨頭”,則需要激發內生動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開發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讓貧困地區的群眾們能真正享受到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里子”便利,不僅是讓“口袋”鼓起來,更是要讓“腦袋”富起來,讓群眾用知識讓“腦袋”致富,這才是扶貧之“本”。
抓牢扶貧之本——扶貧先扶志。 坐等扶貧干部主動上門、靠著底線政策苦捱、別人有的待遇一樣不能少……少數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仍然真實存在著,部分貧困戶已經失去了脫貧的主動性,有些甚至自身具備脫貧條件卻拒絕主動脫貧。“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這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但是扶貧不能成為“干部干、群眾看”的獨角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所以,在扶貧過程中、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先扶起貧困群眾的“志”,提高受助者自身的素質,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要始終向他們傳遞:“政策支持勤勞致富,而不是等靠要”,讓他們愿意主動走上脫貧之路,最終邁向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抓牢扶貧之本——扶貧重扶智。重“扶末”的扶貧只能解決貧困的燃眉之急,不能做到“真脫貧”,如果不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不能讓其實現自力更生,那么,這樣的扶貧只能是“越扶越貧”。扶貧要扶智,要求我們要注重教育扶貧,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治貧先治愚”“脫貧防返貧”都凸顯出了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了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教育扶貧的目標任務,為推動教育扶貧指明了方向。協調扶貧資金,改善教學條件,建立教育基金、制定特殊政策,采取多種措施,加強貧困地區師資隊伍建設、明確政府職責,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隨時關注貧困地區學生就學情況、加大扶貧力度,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等等,都是“扶智”的重要措施。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提出: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所以,在扶貧工作中,我們更要找準思路,把扶志與扶智結合起來,抓好扶貧的“本”與“末”,處理好“本”“末”之間的關系,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油市人民醫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