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馬云在三亞鄉村教師頒獎會上提出“百人以下的鄉村學校原則上都應該撤并”,“希望大家共同來推進中國的拆校并校機制”。農村為什么會存在小規模學校?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必須保留和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小規模學校究竟能不能辦好、“小而差”、“小而弱”能否變成“小而美”、“小而優”?這些問題都值得認真研究討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對此進行了多年的調查研究和支持行動,可以回應解答這一問題。
農村過度“撤點并校”的教訓
從上世紀90 年代開始的農村“撤點并校運動”有其發生的自然背景,主要是學齡人口下降和大規模城市化導致農村學生減少。依據人口變化而進行學校布局調整,本來是教育管理的常態,但由于農村縣級教育財政的壓力,它逐漸成為地方政府強力推動的“運動”。
雖然國家強調在“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適當合并”,但許多地方政府卻將減少財政支出和“提高效益”作為優先目標,農村學校的撤并規模遠遠超過實際需求。2000年至2010年,農村小學生數減少37.08%,而農村小學的數量減少52.1%。例如在內蒙古,小學數量由1995年的13645所減少到2010年的2996 所,減幅達到78%,教學點數量由1995年的8809個減少到2010年的466 個,減幅達到95%。陜西省2000-2010 年,小學共減少了23236 所,減幅達69.7%。
大量撤并農村小學和教學點極大地影響了農村學生就近入學的權益,農村學生出現“上學遠、上學難、上學貴”的嚴重問題。2012年國家審計署調查的西部地區270個縣,初中、小學服務半徑平均達到14.35公里和6.09公里,導致安全隱患和小學生輟學率增加。由于實行寄宿,學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明顯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義務教育免費的政策功效。
從大教育的視角看,大規模撤點并校、學校進城,加劇了鄉村文明的凋敝。許多農村家長進城鎮陪讀,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內蒙古許多旗里都有陪讀家長居住的“牧民村”,年輕母親進城陪讀,導致離婚率大幅上升。在少數民族地區,孩子從小進城上學影響了母語學習,疏離了地方文化,導致今后難以回到民族社區。在邊疆和邊境地區,學齡人口向城鎮的集中,有可能影響充實邊防的效果。
張孝德教授認為,當前有三種讓農村消亡的力量,一是在文明形態上判處鄉村文明死刑,視為是愚昧、封閉、落后的代名詞;二是在經濟形態上“一邊倒”向城市傾斜,拋棄農村的政策;三是改變鄉村文化的傳承模式,即通過“學校進城”,撤并鄉村學校,實行遠離農村的城市化教學,切斷鄉村文化的傳承通道。這種“斷根”式的教育政策,是當前最大的危險。
2011年11月,在甘肅慶陽發生的導致18名兒童死亡的嚴重校車事故,拉響了警報。201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堅決制止盲目撤并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原則上每個鄉鎮都應該設置初中,人口相對集中的村寨要設置村小或教學點;”“已經撤并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的由當地人民政府進行規劃,按程序予以恢復”。要求采取多種措施辦好村小和教學點,解決學校撤并帶來的突出問題。
2015年11月,國務院頒布《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要求“加快探索建立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機制和管理辦法,建設并辦好寄宿制學校,慎重穩妥撤并鄉村學校,努力消除大班額現象,保障當地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可見,當前農村地區小規模學校、寄宿制學校和縣城的大班額、大規模學校三種學校并存,問題各不相同,需要對癥下藥,分別解決。
2016年12月,李*克強總理對東北師范大學大學鄔志輝教授關于《加強農村教學點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同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報告做出重要批示。
2018年,教育部將印發《關于統籌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意見》,全面實施兩類學校建設底部攻堅戰。
為什么需要保留和辦好小規模學校
農村地區小規模學校出現的原因,如同鄔志輝教授所言,是由于“我國地域廣袤、環境復雜,許多農村地處偏遠山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保留并建設好一定數量必要的教學點,有助于農村兒童就近入學、控輟保學。”
2015年,我國農村教學點數占小學總數(小學+教學點)的35.8%,在學人數達402.5萬,占小學在校生總數的6.1%。盡管學生數總量不大,卻集中著貧困程度較深、無力送子女進城上學、處于社會“后20%”弱勢人群家庭子女。“能走的都走了,留下來的是走不出去的人”。對這些沉淀在最底層的人,如果沒有特別的關注,他們就將失去教育機會,形成“貧者愈貧”的惡性循環。
(清晨在山腳下讀書的村小孩子)
“就近入學”是《義務教育法》所確定的兒童的基本權利。像“冰花男孩”王福滿這樣的平時上學要花一個多小時走路4.5公里路的孩子,有成千上萬。他所在的轉山包小學有141個孩子,來自16個自然村,最遠的要走3個小時,早晨5點就要起床。走路可及的村小和教學點往往是這些孩子上學的最后機會,如果學校被撤并,走讀到更遠的學校或者寄宿,所導致的教育成本往往是這類家庭無力承擔的。
“小班小校”是現代學校的基本形態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中國所面臨的城鎮化進程、撤并學校,以及農村學校規模縮小等狀況,在世界許多國家的不同階段都曾經歷過。
美國從20世紀初開始“農村學校合并運動”,在經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折騰與思考,終于在21世紀之交放緩步伐,聯邦政府出臺一系列支持農村小規模學校計劃,包括“農村教育成就項目”,“小型農村學校成就項目”和“農村低收入學校項目”,同時,民間機構如比爾及梅林達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斥巨資支持這類小規模學校。日本、韓國、等都出臺《偏遠地區、島嶼學校振興法》,通過專門的政策扶持,為處于交通不便利地區的人們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受少子化的沖擊,2015學年全臺有374所小學生人數少于50人,占小學總數的14.2%。由于小校裁并會影響學生受教育權,2017年臺灣政府頒布《偏遠地區學校振興條例草案》,裁并廢校須經一定程序,希望以改變教學方式取代裁并,確保小校生存。
21世紀初,全球少于3個班級的小規模學校仍占學校總數的30%,大多實行復式教學或混齡教學,法國、秘魯、泰國、老撾等國的小規模學校數量都占有較大比例。美國的城鎮化率盡管達到85%,但依然有2.2萬所教學點,約占全美小學總數的1/3。可見,由于地理環境、人居因素,農村小規模學校不可能被消滅,作為一種教育形態將會長期存在。
(甘肅平涼崇信縣農村小規模學校開展小班化教學)
而且,小規模學校不僅是山區、牧區、農村地區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它也是現代學校的基本面貌。在英國、德國、芬蘭等國的城市,小學的規模通常也是一二百人,每個年級一個班,最多兩個班,每個班 20 多個學生。因為教育的品質與學校規模密切相關。只有小班小校,才可能關注每一個學生,實行個性化的教學。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小班小校是教育現代化外在的形態,是實現高質量教育的基本追求。
“小而美”的鄉村學校是可能的嗎?
不難看到,隨著我國的城市化和少子化,農村學校的小規模化是大趨勢。現在三五百人的鄉鎮中心學校、寄宿制學校,不久也會成為人數少于100人的小規模學校。
農村小規模學校是否注定只能“小而弱”、“小而差”?在農村地區,建設好小規模學校不僅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農村教育底部攻堅、精準扶貧的關鍵所在;也具有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價值。由于小規模學校與社區、家庭的關系密切,有利于實行生活化、鄉土化、社區化的教育,使學校成為農村的文化中心。
許多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實踐已經證明,“小而美”、“小而優”的目標是可實現的。
四川涼山瀘沽湖達祖小學,是一個學生數不足一百人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現任校長王木良有六個夢想:基礎教育、扶貧助學、醫療救助、環境保護、文化保護、生態旅游。王校長認為:“學校應是讓學生感到向往且愿意主動參與學習的”,除了日常課程,學校開展多種素質教育活動課,如手工課、戶外寫生、農場活動、民族舞蹈、朗讀比賽、運動會等。通過開設特色課程——東巴文課,讓孩子和村民們學習民族文字、民族文化,民族歌舞,傳承古老的東巴文化。學校租用村民100畝土地,種植生態農產品,飼養禽畜,再將農產品通過微店進行銷售。不僅教育內容豐富多彩,達祖小學的考試成績也可圈可點。在2015-2016學年,除一年級和六年級的數學,其它科目統考均居瀘沽湖片區第一名。王木良校長獲得第二屆“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獎“(2015年),入圍首屆“馬云鄉村校長計劃”(2016)。
(達祖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們在上課,門口是東巴文字的“六年級”)
河南省蘭考縣谷營鎮程莊小學,本來也是一個學生數不到100人的鄉村學校,距離縣城大約15公里。由于村民不認可學校的教育質量,許多人將孩子送到鎮上的私立學校,從走讀變成住校,花費更多但孩子的學習成績并沒有相應提高。為改變學校的教育質量,齊拓宇老師拓展多種公益資源,通過申請閱讀項目、平板電腦項目,參與線上課程等,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形式,她聯合校長組織學校教師外出參加公益培訓,拓展視野,學習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申請小課題,探索后進生的改善辦法。隨著學校教育條件的改善和教育內容的豐富,陸續有學生從私立學校轉回村小。齊老師還帶領學校參與“尋找‘小而美’鄉村學校”項目,成為第一批5所種子學校之一。作為一所基礎非常差的農村小規模學校,程莊小學在校長老師們的推動下,已經向“小而美”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2017年,齊拓宇老師入圍“馬云鄉村教師獎”。此時,齊老師正在三亞與百名鄉村教師共同參訪和交流。
(程莊小學齊拓宇帶領學生上生命體驗課)
在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河北省邢臺市、河南省濮陽縣、甘肅省平涼市等地,目前有一大批農村小規模學校堅信“小班小校”的現代教育理念,用實踐探索“小而美”的學校目標,其中的校長和教師不乏獲得各類教育獎項,被社會廣泛認可。
2017年11月10日,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一丹獎”授予哥倫比亞新學校計劃的發起者Vicky Colbert。哥倫比亞新學校計劃正是用創新的辦法低成本、規模化地將偏僻地區的小規模學校變得比城市還好,這一計劃目前已經惠及14個國家500多萬兒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21世紀教育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原創)2018-01-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