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四川視察指導時強調,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推動鄉村振興,關鍵在于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其實在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比如原生態馬鈴薯、紅薯、茶葉、苦蕎、高山蔬菜、水果等等,只是這些特產在鄉村地區比較分散,且規模很小,通常每家每戶大部分收成用于自家養殖和食用,僅有小部分用于出售換錢。也有部分產值較高,但因地理條件和交通限制,價格又比較低廉,導致收入入不敷出。
所以一個地區要想發展,一定要先把道路修好,打開交通要塞。其次就是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要成規模型的發展,而不是小打小鬧式發展。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要建立好銷售渠道和宣傳,當一個地區擁有了自己的特色產業,便可以以此特色打造產業品牌,提高知名度,并擴展其他發展途徑。
一直以來,鄉村的發展相對較滯后,交通不便、技術落后、產業少等等都是影響因素。2014年開始,國家開始開展全國規模的精準扶貧工作,四年來,鄉村的基礎設施大大改善,90%的鄉村都打通了入戶路,硬化路不說全部到戶,但至少到達了每個村委會。政府利用農民夜校,為村民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從外地引入特色種植、養殖產業,鼓勵村民發展產業,穩步增加經濟收入。
從扶貧工作開始后,我們的大多數鄉村都有了自己的集體產業,也有部分村民自己發展了具有特色的產業,但規模尙小,且在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很多鄉村不知道該如何發展集體產業,也害怕承擔風險,將產業發展資金以入股的形式投到其他公司,以年度分紅盈利,這樣的做法雖然很安全,但集體產業盈利資金卻很微薄。如果將資金用于發展一個具體的種植或者養殖產業,雖然每年收入不固定,也要承擔風險,但是只要成功了,集體產業盈利肯定是入股形式的3-5倍以上。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要做好振興鄉村發展工作,必須要發展好產業。如今道路的問題已經不是問題,如何做好特色產業發展,如何銷售的更好是目前首要考慮的問題。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白坭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