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渝水間,有一群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青年,他們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青春書寫精彩人生。3月7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牽頭,會同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市農委共同主辦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會,在重慶大學舉行首場報告會。(重慶日報 2018.3.8)
來自黔江區、榮昌區、巫山縣等區縣(自治縣)的6名代表,登臺講述了他們在農村實現夢想、建功立業的感人故事,勉勵廣大青年學子和青年基層干部,為鄉村振興、國家富強共同努力。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有一部分闡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已成為全國上下熱議的焦點,而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振興,就勢必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高校是傳統意義上的人才培養搖籃,如何借力高校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呢?我認為: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高校人才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積極作用。一是高校是學者研究學術的地方,涉及鄉村振興戰略的有規劃、產業(含種養殖技術)、鄉風、非遺等等。二是高校是幫助學生“讀書明理”,提升修養、品質、智慧的地方,大學教育對于年輕人形成人生觀、社會價值觀,對于發現和理解生命的意義和人的社會價值有極大的作用。
其次探索建立高校人才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激勵機制。一是高校要因地制宜創新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農業高校、科研單位人才優勢,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團隊、農業領軍人才、農業杰出人才培養。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鼓勵科技人員兼職兼薪、離崗創業、創辦企業。把對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際貢獻作為評價農業科技人才的重要標準,作為職稱職級晉升的必要條件。激勵引導農業科技人才“把論文寫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二是要吸引高校人才下農村。通過各種政策,高校人才引下來留下來。要大力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緩解基層人才短缺問題,促進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長,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引導鼓勵服務期滿人員參加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考試,拿出專項計劃用于招考“三支一扶”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對考核合格和優秀的,分別統籌安排到空編的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和空編的縣直事業單位工作。
第三是用“身邊榜樣”激發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建功立業內生動力。通過網絡媒體宣傳、高校專場報告會等形式, 用“身邊榜樣”在農村實現夢想、建功立業的感人故事(事跡)來催生高校畢業生投身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充實鄉村振興隊伍,實現人才保障。
鄉村振興精準落地關鍵在人,高校師生——在農村同樣“大有可為”!
(作者單位:中共宜賓市翠屏區委直屬機關工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