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在農村扶貧中出“老人貧困戶”的現象,他們住在危房中,靠單薄的體力發展種養勉強維持生計,在扶貧精準識別中怎么算也是貧困戶,自然就要列入低保兜底和扶貧的范圍。為何出現這種現象,一者是農村有分家的風俗與老人分戶過日子的習俗,屬正常分戶;二者即使未分戶的農戶,為擦低保政策和幫扶政策的油,減輕自己的 養負擔,在村兩委個別干部的幫助下,達到了分戶而列入低保或貧困戶的范圍。其實一些群眾在外務工收入極為可觀,在城鎮已購房或在家已建新房,如不分戶,其老人怎么也不符合低保或貧困戶的條件。
老人貧困戶的出現,是一些農村群眾的孝心出了問題,因而在脫貧攻堅中要扶正“孝心”。基層黨員干部要銘記為民服務的初心,嚴格執行黨的惠民政策,把住分戶的政策底線。也要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養老孝老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覺擔負起贍養老人的義務,讓老人搬出危房,住進新房,從生活上關注、精神上關愛、經濟上資助,讓老人安享晚年,把有限的低保保障和幫扶政策,用在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群眾身上,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力量。
扶正“孝心”,要結合道德模范、敬老愛老等評選活動,在基層實行敬老孝老紅黑榜制度,紅榜表楊敬老孝老的先進個人,黑榜告誡敬老孝老做得不好的行為,進一步營造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聚智聚力推進脫貧攻堅。
(作者單位:鹽亭縣委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