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國內外作出的莊嚴承諾。如今距離兌現這一承諾只剩下兩年時間,而這“沖刺的兩年”,既需要對深度貧困地區加大力度,又必須扎實做好大量“政策邊緣戶”“返貧風險戶”的“回頭幫、回頭看”,可謂前無坦途后有強敵,更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需要用超常的付出換取超常的勝利。因此,進入沖刺階段的脫貧攻堅,更需探索“非常規操作”。
一方面,“非常規操作”表現在思想上的不松勁,絕不能把“脫貧攻堅”當作一項一般性的、業務性的工作。要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真抓實干的良好作風,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奮起直追。無論是貧困人口尚多的深度貧困地區還是脫貧任務相對較輕的插花扶貧地區,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一日沒有實現,就不能有半點松懈。必須始終不渝將脫貧攻堅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全力攻堅、全力補短、全力提升。
尤其是尚未脫貧的深度貧困地區,需要拿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狠勁”,全面查找梳理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深刻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一道問題一道問題的解決,不斷在解決問題中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向縱深發展。
另一方面,“非常規操作”還在于敢于突破定勢思維,特別是要避免強制性思維的慣性影響,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力求取得最大效益。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集中的地方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是精準脫貧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是更難啃的“骨頭”。要啃下“硬骨頭”就要有新辦法。要繼續將提升“造血”功能作為長期高質量脫貧的關鍵,政策上多給予扶持但不包攬,要引入市場機制,引導貧困地區參與到市場中來,通過市場規律解決發展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正反兩面共同發力的方式激發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的內生動力。通常情況下,對貧困戶采取鼓勵手段對激發其致富動力能產生一定效果,但一些地方打破常規思維探索諸如向具有勞動能力又不思進取的貧困人口征收“負所得稅”等 “倒逼”方式,也取得了不錯效果,同時還進一步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導向。
通過“常規操作”,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全國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年均減貧13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探索“非常規操作”,正是要在全力沖刺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以更加多元的思路和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快構建多主體、多方式共同參與的大扶貧格局,以期實現脫貧攻堅連戰連捷、再戰再捷。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