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26日宣布,已經進行了兩年的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今年還將持續。按照生態環境部的要求,所有持有環境執法證件的執法人員都要拉出來“練練”。而就在4月20到23日,短短4天時間,生態環境部連續向違法行為砍出七板斧。(新華網 4月27日)
對于板斧,讓人不由想到程咬金絕招“三板斧”。大意為程咬金在夢中遇到了他的師父,學斧頭技法之時被人叫醒,只學了三招,就這三招威力還是很強的???,看似非常管用,亦能先聲奪人,但沒有后手。從另一個方面則說明看起來很猛,其實沒什么絕招,好像黔驢技窮。或許,筆者在此把它與生態環境部連續向違法行為砍出七板斧相提并論實為不妥。被“拿下”的威凌金屬公司、輝豐生物農業股份公司、鴻升紙業、河北昊匯科技公司、海滔環??萍脊镜龋y道不能證明其威力?事實上,這11家企業均被重復舉報,一個“重復”二字,難免心生疑慮。
說到污染,以霧霾天氣而論,一樣的時間,一樣的霧霾,一樣的濃烈,一樣的如期而至,一樣的無可奈何,一樣的督查督辦。環保局長吐槽“霧霾我根本管不了”;炮彈消霧霾;盼大風吹霾;限單雙號少霾;多輛灑水車洗霾;抓秸稈燃燒減霾等十八班與霾斗爭的“趣事”。不排除污染的成因很多,但也不排除與地方管理者的關系。排除不了為自己執政一時的地方經濟發展,為政績增光添彩,對污染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排除不了站在“排污口”監管;排除不了根本沒從解決污染問題源頭開始。歸為一點: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求解。
進而言之,近年來約談成了治污的另外一個“撒手锏”,可效果難以達到預定的目標。若遠水真能救近火,那環保部約談多地政府主要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治污,總給人“人走茶涼”之感。約談說不上榮光,但至少在部分執政人的眼中也算不上“羞恥”,如果唯GDP而論,有錢就是“大哥”,腰板就直,就算是堤內有損失堤外也會補。那么,解鈴還須系鈴人。于環境違法行為,就算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出手再狠,關鍵是會不會杯水車薪,會不會污染再襲,這樣的情況可能誰都不好說。為此,環保執法“板斧”不需要太多,需雁過留痕,需要求解長效“密碼”。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其實,短短4天時間,生態環境部連續向違法行為砍出七板斧,也不難看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悲觀,也不能過于樂觀。如果“板斧”只是在出現問題時重重拿起,沒能成為一種制度,沒有足以形成帶動環境整改的牽引力“痛定思痛”,沒能“斧斧生威”,污染難保不會“按下葫蘆浮起瓢”。說一千道一萬,只有當懲處成本大于違法違規成本,大于不作為所帶來的后果;只有對監督管理者的失職、瀆職形成“零容忍”,或許就能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辦法總比問題多。有“板斧”總比沒有“板斧”強。心動就要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獲。筆者以為,只要環保執法的“板斧”每每砍中要害,只要相關部門敢“干”、敢“砍”、敢用勁,再輔以治理不好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負連帶責任,那么,治理成為常態,“小刀”也能有板斧威力。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