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在孝感舉行的全國駐村幫扶工作座談會上,孝感市委書記潘啟勝自曝“家丑”:“今年以來,市、縣兩級共調整召回工作隊長、隊員合計323名,不能全脫鉤的召回!能力較差的召回!工作不適應的召回!”(5月6日 鳳凰網)
扶貧時間緊、任務重,駐村干部倘若崗位不合適、態度不端正、能力不達標,勢必影響扶貧工作的完成進度。將扶貧工作不能全脫鉤的干部召回,能力較差的干部召回,工作不適應的干部召回,采取“回爐淬火、加鋼鍛造”,既能提升業務水平,又能在思想上形成倒逼,有利于更好完成扶貧任務。
俗話說,“足寒傷心,民寒傷國”,脫貧攻堅是小康決勝階段關鍵一役,中央多次強調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并進行了全面部署。而選派扶貧干部到基層一線協助扶貧則是脫貧攻堅一項重要舉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扶貧效果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扶貧干部”發揮的作用大不大。打鐵還需自身硬,孝感市對扶貧不力的干部實行召回制和懲戒制,實則是對選派人員責任加碼,是對百姓負責,是為脫貧攻堅這場非贏不可的戰役磨刀磨槍 ,值得點贊。
因此,筆者認為,召回扶貧干部既是懲戒也是鞭策??梢哉f,一方面扶貧干部被召回是一種負面評價,非常丟人,這一點會讓扶貧干部產生壓力。同時,召回還關聯著工作調整、組織培訓、批評教育、書面檢查、誡勉談話、免職撤換等處理措施,還會影響扶貧干部的個人評先評優、提拔使用,關乎扶貧干部的個人發展、切身利益,這一點更會讓扶貧干部產生壓力。另一方面也對扶貧干部更好履職盡責的一種鞭策,對于新選派的扶貧干部讓其謹記是帶著任務,帶著責任下去的,而不是輕輕松松“鍍個金邊”,干得不好,出不了成績,必當召回,必當懲戒。
所以,筆者希望我們委以重任的扶貧干部們,變壓力為動力,盡心履職,銳意攻堅,以優異的工作實績為贏得脫貧攻堅戰做出貢獻。同時,要切實做好自身建設,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質,熱愛農村工作,了解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掌握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二是要樹立能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強,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三是要開拓創新,以創新發展理念帶動百姓發家致富。這樣,打贏脫貧硬仗才有良將,“精準扶貧”才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實現目標任務才不是空談。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