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畫說扶貧·新周的駐村故事”畫展在廣西藝術學院開幕。97幅有山有水有村莊、有豬有雞有莊稼的扶貧畫卷在觀眾眼前徐徐展開……這些作品是尚新周在德保縣東凌鎮多脈村任第一書記兩年半時間里,用畫筆表達他扶貧生活的經歷和感受。(5月15日 廣西日報)
國家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行扶貧幫困工作,幫助扶持貧困地區,從貧困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出發,做了大量嘗試和探索,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地區差別和社會差別,走共同富裕道路。作為一個畫家的尚新周,他的下鄉扶貧之路真可謂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他與一般優秀的下鄉干部一樣,善于調研,偉人毛澤東曾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扶貧工作千頭萬緒,為了精準扶貧,干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深入群眾,調查社會現實,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想法。為此,他工作的第一步:“畫說山鄉”就是以畫和鄉親“套”熱乎,因為, “村里老百姓不熟悉你,不和你掏心窩,問什么都只回兩個字‘沒呶’,背過身去他們自個用壯話聊得歡?!苯箲]的尚新周習慣性地用筆在紙上亂涂亂畫,希望從亂麻般的線條里理出一條思路。
其次,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可老百姓不理解為何要從世世代代熟稔的土地上搬遷?“故土難離”的戀鄉情結嚴重地阻礙著搬遷工作的開展。為此,尚新周的畫技有了用武之地,為了讓貧困人口走出大山,他的“畫說搬遷”——《把酒話民愁》系列用畫筆向鄉親們描述山村的未來:先畫貧困戶危房,再畫危房改造后的新農村,以畫展示未來的美好生活,同時及時協調解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
再次,產業扶貧是脫貧的必由之路,也是當前最精準的扶貧方式。然而,對于一個偏僻的山村來說,一無交通優勢,二無土地資源,三無高素質勞動力,再加上村民思想保守陳舊,發展產業實屬不易。尚新周和村干部經過調研摸底,結合當地實際,認定發展生態種養才是未來的出路,而發展黑豬養殖又是生態種養的重中之重。于是,他通過畫展宣傳,打開困惑老百姓多年來的思想枷鎖,放開了手腳,積極響應扶貧工作組的號召,先后籌劃并建立“村民合作社+家庭種養+超市+社區+網絡異地銷售”的產業鏈,還吸引了眾多社會企業和愛心人士前來進行產業考察和資金捐助,為當地的扶貧工作打開可喜的局面。
總之,扶貧重在扶智、扶志。政府要想用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智力致富,首務之急是想方設法改變老百姓的精神面貌,讓他們自身行動起來。尚新周“畫說扶貧”確實是“精準扶貧”的一個樣版。假若我們所有的扶貧干部都能能這樣“接地氣”進行扶貧工作,那么“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中國夢”又有何愁呢?
(作者簡介:林日新,湖南省武岡市灣頭鎮人,中學高級語文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