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提升農村干部的能力素質,不少地方在村干部培訓上下了不小的功夫。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培訓村干部“跑偏了”,開展培訓熱衷于“開眼界”,過分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比如,只注重到發達地區參觀和邀請著名專家授課,卻忽視了自身發展定位,導致學習參觀僅停留在“開眼界”的階段,沒有實質性的收獲和借鑒。(7月3日,人民日報)
把村干部派到沿海發達地區參觀學習,邀請名師專家進行授課,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僅僅只是為了“開眼界”,只怕會有“借培訓之名,行旅游之實”的嫌疑。培訓是為了增加知識,學習本領,如果違背了這一初衷,培訓也就有名無實了。
有些地方培訓基層干部,授課教師名單上不是知名專家教授,就是上級領導干部,一次培訓下來,不少學員除了學到幾個“新名詞”之外,對如何解決基層問題還是一頭霧水。其實基層干部在一線工作,服務對象是農村的老百姓,對他們而言,如何學到農村政策法規知識和與群眾正常溝通技巧等才是當務之急,那些太“高大上”的培訓不宜太多。
所以,對村干部的培訓切忌盲目地跟風,更不要注重形式上的創新亮點,要在“干貨”上多下一些功夫,讓村干部通過培訓有所悟,有所得,走出為了培訓而培訓的怪圈,才能讓培訓成為村干部一次有意義的成長經歷。
村干部培訓永遠不能丟了初衷,也永遠不能忽視培訓的受眾,必須把握好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在“趕潮流”上,少做“漂亮文章”;在“接地氣”上,多下“繡花功夫”。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興仁鄉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