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要讓老百姓吃上“生態飯”,有更多獲得感。江蘇同里在村莊環境整治后,不僅干凈整潔了,現代化的村落還保留了傳統風貌,成為推介當地形象的一張名片。(央視網,07月08日)
今年是鄉村振興的開展之年,各地在落實總書記“五個振興”中積極探索,圍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鄉村振興要注重基礎建設。鄉村在各具特色中蘊藏著豐富的綠色生態資源,但都因為基礎設施落后、環境不優等未能發揮出應有的優勢,然而江蘇廣大農村、西藏麻麻溝等地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中,從完善基礎設施、清潔鄉村環境開始,把新村建設與改善人居環境、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入手,在提升當地群眾的精氣神中,讓綠色自然生態和宜居的鄉村環境相得溢彰,成為了吸引外界的一張致富王牌。
生態打底,為農業轉型注入新的內涵。江蘇等地的經驗告訴我們,鄉村振興要發揮基層組織的引領作用,引導基層群眾把污染防治同鄉村綠美化有機結合起來,擦亮美麗鄉村的名片。同時要在農業轉型發展中發掘傳統優勢品牌,在引進企業+基地+農戶中做大產業基地,并同賦予農業觀光、康養等新的內涵,既把鄉村建成城鎮的后花園,又把鄉村建成鄉鎮居民休閑養老的福地。農業才會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才會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生態宜居,需要有超前的謀劃能力。鄉村振興的“20字”方略給予了豐富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指明了方向,中央一系列政策提供了支撐。因而基層組織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要以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為突破口,以綠色為支撐,以宜居為重點,把鄉村美化、綠化與鄉村環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利用脫貧攻堅等工作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在保持地方獨有特色的基礎上,加強民居維修改造,在保持村落的原始風貌和壯大特色產業的基地的基礎上,發展壯大鄉村旅游產業,讓村民在吃上“生態飯”中拓寬致富的思路,不斷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是一項利民惠民工程,需要各級基層組織在落實中央決策中科學規劃,在推進產業融合中不斷注入發展動力,在腳踏實地中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為農業轉型發展注入新的內涵,在做大綠色產業,培育生態品牌中,促進農村群眾增收致富。
(作者單位:鹽亭縣科技和商務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