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貧困戶家的“門前照”火了,有些許年代的木質大門緊閉,旁邊斑駁的紅磚墻上,是幾行毛筆字:“各位領導:本人已脫貧,請不要再來打擾了”。(09-14 澎湃新聞)
為何貧困戶不歡迎幫扶干部的“打擾”,是因為個別地方把幫扶工作變成了一種形式,未在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上見真功、下真力,因而應結合扶貧領域作風轉變年,予以徹底整治,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扶貧不能念歪了經。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但時下一些單位為了交出漂亮的扶貧考核答卷,派出幫扶干部一遍遍的全覆蓋走訪,教群眾編年度收入,背扶貧干部做了哪些實事,在各種復雜的幫扶表格上簽字確認按手印,如何回答考核組的提問等,不僅令被幫扶戶反感,而且延誤了其發展生產的時間。如某干部到2015年度脫貧的貧困家走訪時,戶主說我家三口人,得到政府幫扶450元,我把錢退給你們,望以后不要再打擾我了。這些事實說明形式主義式扶貧,已令群眾反感。
幫扶工作要在細微處著力。面對已脫貧地區群眾產業基礎還不牢固,既有季節性缺水,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的問題,又有斷頭路未連通,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更有農產品品種更新不及時,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因而要緊扣群眾的需求,結合脫貧地區群眾生產發展的實際,加大對上爭取的力度,整合機關、鄉村干部的幫扶力量,依靠群眾的智慧,從小處著眼,細處入手,著力優化基礎設施條件,連通斷頭路,新建產業發展路,找水打井,連通主灌區,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并落實好低保政策、醫療救助、教育扶持政策,有效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幫扶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歡迎。
脫貧攻堅貴在務實。目前又到一年扶貧成績考核時,各級幫扶干部要少一些虛功,多辦實事。以全覆蓋走訪為基礎,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以問題為導向細化措施,彌補短板。尤其要對接貧困戶、已脫貧群眾的需求,整合各類幫扶力量,積極回應群眾的訴求,能解決的問題立即解決,對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制訂出時間表和路線圖,限期解決。扶貧干部要以寬廣的胸襟,聽得進意見,拿得出整改問題的辦法,下得了整改問題的決心,方能把扶貧與扶志、扶智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真刀真槍中提升群眾的造血功能,以自己的真流汗換來群眾真脫貧、脫真貧,脫貧攻堅的成效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成為群眾歡迎的人。
(作者單位:鹽亭縣委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