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擔負著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把鄉村發展起來的職責和使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至關重要。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力是黨組織領導、動員、整合黨員群眾和社會組織,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以貫徹落實的力量體現。組織力不是一種單一的力量,而是幾種力量聚合并且共同作用從而形成的一種強大合力。在農村社區,組織力外化為促進產業興旺、創建生態宜居、培育鄉風文明、推進治理有效、實現生活富裕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和發展推動力。這5種力是衡量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維度,也是檢驗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標準。
堅定的政治領導力。政治領導力是組織力中最重要的一種力,體現了黨組織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以及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各個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必須注重政治領導力建設。有了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才能更好地把黨的主張、黨的決定落實到基層,實現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提升政治領導力,就是要聚焦加強黨的政治領導,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把講政治的要求落實到基層黨建全過程和各方面,推動黨的工作有效覆蓋社會各類群體,從根本上保證各類社會組織能夠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持續健康發展,確保農村各項工作都能與黨的主張和黨的要求保持一致。
強大的思想引領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了思想的統一,才會有行動的一致。提升思想引領力,就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補齊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引領黨員群眾提高思想覺悟,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要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線,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思想道德和民主法治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農村黨員群眾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農民。充分發揮“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網絡學習平臺等新型載體的作用,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激發村民熱愛家鄉、奉獻社會、建功立業的主體意識,使廣大黨員群眾真正成為黨的政策的支持者,鄉村振興的行動者。
高效的群眾組織力。群眾組織力是指基層黨組織領導經濟、文化、環境不斷發展改善的能力。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變化和農民社會需求的多元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與群眾的關聯呈現弱化趨勢,黨組織的組織動員能力也有所下降。提升群眾組織力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破解農村合作困境的重要形式,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一方面,黨員的先進性可以在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凸顯出來。另一方面,農村群眾的分散性則可以通過組織化得到改善。提升群眾組織力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工作,不斷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卓有成效的組織動員,在帶領村民發展集體經濟、營造鄉村文化氛圍、抓好人居環境整治的生動實踐中,把群眾緊緊聚攏在黨的周圍。
廣泛的社會號召力。社會號召力是指黨組織對農村群眾、社會組織的影響、引導、凝聚、動員的能力,是由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作風等決定的。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社會號召力,對于動員接續推進脫貧攻堅、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的各方力量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管理運行不規范,黨員干部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在帶領群眾致富時力不從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組織的號召力。提升社會號召力,要把握住民心這一最大的政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積極適應和主動引領農村經濟社會新變化,把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作為主要任務。做好了群眾工作,回應了群眾關切,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擁護,黨組織就會有強大的影響力、凝聚力和引導力,社會號召力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持續的發展推動力。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并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建設是為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于發展,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的推動力,既是農村黨建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如果沒有扎扎實實的發展成果,沒有農民生活的不斷改善,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就無從談起。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圍繞農村改革發展實際,精心謀劃基層黨建工作,在鞏固脫貧攻堅第一線,在鄉村振興主戰場,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和“領頭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著力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治理效能,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切實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書寫好新時代鄉村發展的大文章。
(作者系陳東瓊系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錢鈺系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21年1月3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