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法行動中,發現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含有罌粟堿、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罌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行為。(中新網,1月21日電)
眾所周知罌粟是毒品,它是不應該用在食物當中的。雖然罌粟殼用在食品中分享很小,但長期食用含有罌粟殼的食物,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出現發冷、出虛汗、乏力等癥狀,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所以,食藥監局是嚴厲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罌粟這一類有害人類健康的添加利。
為什么食品添加劑市場亂象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有人說,是檢測標準缺乏導致監管無從下手;有人說,是檢測難度太大導致防不勝防;有人說,是道德滑坡導致部分農民、商販和企業見利忘義……歸根結底,還是在于制度執行不力,執法執紀者監管問責不到位,監管執法人員中存在著“監守自盜”、“官商勾結”、“權力尋租”、“以權謀私”等種種問題,才屢屢將全國人民置在了“以身試毒”的境地。
要確保我們吃到放心的食物,政府作為監管和執法的主體,一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問責,尤其對“懶政”和不作為的行為要問責,加強監管力度;不斷強化食品安全執法執紀者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二要改變目前食品安全多頭監管的模式,責權明晰,避免相互推諉;。解決“監管者誰來監管”的問題,就要讓廣大的人民群眾成為食品安全監管者。三要加大對食品安全執法執紀者違法違紀的問責處理力度。對發現的問題線索,要一個也不放過,再小也要嚴查到底。對在食品安全執法執紀過程中,知法犯法,真正違法違紀的人員,要嚴懲不貸,嚴肅追究刑事和經濟責任,要通過多種新聞媒體進行公開通報,以儆效尤!四要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專業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放心餐桌”。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安昌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