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還有幾天,安陽市滑縣Z村12歲的濤濤又開始纏著媽媽要求轉學,他很“眼饞”那些去縣城上學的鄰居家孩子。和城市家庭爭搶學區房一樣,如今鄉村孩子讀書也免不了一番折騰。(據2月29日《中國青年報》)
擇校風不知不覺刮到農村了。不少農村家長嫌鄉里、村里學校教學質量差,他們的孩子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在縣城、市里上學。如果說為了更好的教育,送孩子到縣城就讀還在情理之中,那么“為了證明家里有錢”便盲目給孩子轉學,就有些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實際上,“入城娃”的境遇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有的農村孩子來到城鎮后,父母只顧打工,自己尚且忙不過來,哪能顧得上孩子?有的農村孩子來到城鎮學校后,因為同學是城市學生,家庭條件比自己好,衣食住行都比自己優越,難免會承受種種心理壓力和不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不管是城市里屢禁不止的學區房,還是已然蔓延至農村的擇校風,其實反映的都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之痛。單就農村教育來說,筆者曾經到豫北某小鄉村進行專題調研,深切感受到城鄉教育之別。教師待遇實在太低,導致農村學校里有經驗的好老師,或跳槽,或找人代課,自己做生意,一個老師代好幾個班、好幾門課的情況數不勝數。近日的一條新聞也佐證了這一事實:今年為免費師范生提供的崗位較多,但不少畢業生還是傾向于在鄭州、洛陽等比較發達地區或知名度高的學校工作,一些偏遠地區或知名度低的學校依舊少有人問津。
在擇校風已經刮到農村的背景下,筆者更關心的是:現在,一些農村中小學,一個班有的只有十幾人,甚至幾個人,反而成了小班教學,成了空心學校——它們將如何生存?前段時間本報刊發了一張新聞圖片:淇縣太行山區的油城村小學開學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校園里冉冉升起,參加升旗儀式的只有一位老師和兩名學生。從前農村學校的大班額是持續多年的頑疾,現如今卻因為生源流失實現了“消腫”,這讓人啼笑皆非,必須引起重視。
《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指出,現階段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存在的第一大問題,就是“學校布局調整不能滿足入學需求的變化”。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大量流入城市,同時由于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相對偏低,導致大量農村學生進城就讀,而城鄉學校布局調整速度滯后,使得城市學校學位不足、資源緊張的問題越發突出,大校額、大班額現象凸顯,而農村學校生源數量急劇下降,使得中微型學校、袖珍班越來越多,城鄉學校資源的分布格局與均衡配置受到沖擊。
立竿見影的單項改革早已完成,中國教育到了“啃硬骨頭”的關口。我們期待更加著眼長遠的部署與釘釘子般的落實,讓孩子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南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