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為美麗鄉村賦予了新內涵,引起了河北省代表委員的共鳴。“要以‘宜居’為指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推動我省美麗鄉村建設上水平、出品位。”河北省代表委員表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我們立下了“不讓一個人掉隊”的錚錚誓言,將視角投以基層農村,打響了全面脫貧攻堅戰。與此同時,河北更立足本地實際,按照“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要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物質與精神雙提升。仔細想來,建設屬于老百姓的美麗鄉村,我們更應以“宜居”為導向,從關系地區發展和群眾切實利益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才是美麗河北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美麗鄉村的核心內涵是“美麗”,就是百花齊放的多姿,絕不能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以“宜居”為導向建設美麗鄉村,須唱響“特色風格”之曲,留住美麗古鄉愁。我們應在深入調研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從新民居改造、鄉村綠化、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全面統籌考慮,對所有涉及到的鄉村進行科學分析、準確定位,并進行分類指導。還應充分發揮各村自然環境和資源稟賦優勢,注重留住獨具特色的歷史風情和鄉土風貌,為百姓打造既有現代生活氣息、又有鄉土文化根脈的美麗鄉村和幸福家園。
美麗鄉村如果沒有產業的支撐,美麗便會華而不實,難以永續。以“宜居”為導向建設美麗鄉村,還須唱響“產業支撐”曲,增添美麗新動力。我們應做到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相結合,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文化農業及創意農業方面下功夫,不斷提高農業投入產出率和農產品含金量。還應積極探索養殖、采摘和旅游等特色經濟的發展,打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支撐。
鄉村美麗不僅體現在環境與產業之美上,更體現在靈魂深處的人文之美里。以“宜居”為導向建設美麗鄉村,更須唱響“文明村風共建”曲,賦予美麗新內涵。可以在社區、學校與企業等不同領域廣泛開展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等活動,通過讓百姓自己講述家風故事,傳播治家格言,贏得身邊人的共鳴。還可通過文明家庭、文明村民等評選活動,讓更多的人向先進看齊,進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引導帶動村風民風盡吹淳樸和諧之風、盡顯文明和樂之美,讓百姓在土生土長的地方享受幸福生活的美好。
鄉村美麗來自政府的科學施策,來自你我的團結共建,來自文明的靈魂洗禮。讓我們以“宜居”為導向,攜手唱響美麗鄉村建設三部曲,讓農村生活更富足、更精彩、更有韻味,為美麗河北建設的壯美畫卷增添一抹亮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長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