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有一段時間,我對家族史很有興趣,就找了好多本類似的書來讀。在此之前,曾在書架上隨手抽出了一本舊書《苦命天子》,我的書架上有個“隨手架”,放的多為隨時準備讀的書。
賈平凹的《老生》以“民間寫史”的方式,在野史與傳奇中梳理和記錄百年的中國史,是一本十足的以文學方式呈現的精妙鄉村史;蔣曉云的《桃花井》講述國民黨老兵返鄉之路的悲歡,那些難解的鄉愁,也是一部部生動的鄉村史;徐則臣的《耶路撒冷》從逃離故鄉到懷念故鄉,書寫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和鄉村回味。
邵燕祥先生在《一個戴灰帽子的人》中,擷取了自己1960——1965年間暗流洶涌的幾年,突顯這些年普通國人惶恐不安的心理起伏線。雖然邵先生是從個人經歷出發,但呈現出來的卻是當代中國每個家族、家庭都逃脫不開的命運;止庵在《惜別》中,也是從個體家族出發,用回憶母親的方式,回憶的實際上是一個家族一個時代的“惜別”。
對家族史的興趣起于王道的《流動的斯文》,講述合肥張家及后來定居蘇州的張家往事,讀完開拓了我對張家更多的理解和認識。張家的故事大家比較熟悉,尤其是“合肥四姐妹”的故事,但張家先祖和“四姐妹”的10位兄弟的故事,豐富了張家的家族內涵。王道用“斯文”二字概括張家的家族傳統,很貼切。
后來又讀了傅抱石二女兒傅益璇寫的《傅家記事》,記錄了傅家幾十年的跌宕命運;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寫的《雜記趙家》,記錄她和趙元任這趙氏一門的真實經歷和不凡人生。這兩本都是家人或后人所寫,自然多了一份對家族的溫情和褒獎,這不可避免。安慶葉家故事也內涵十足,關于這個家族,有三本書可讀,分別是葉家女婿、美國歷史學家周錫瑞的《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葉家成員葉篤莊的回憶錄《一片冰心在玉壺》和近幾年再版的葉篤義的《雖九死其猶未悔》。
《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有點厚,背著有點沉,好在兩天就看完了。這書歷史跨度較大,我比較留心和感興趣的是葉坤厚、葉伯芳父子倆那段。為什么對這段時期特別有好感呢?因為最近看的好幾本書,都涉及這段。
在此之前,曾在書架上隨手抽出了一本舊書《苦命天子》,我的書架上有個“隨手架”,放的多為隨時準備讀的書。這本書在這個架子上待了好幾年了,那天被我帶走。一個來回就看完了,大學者的小著作,很好讀,同樣的感受是不過癮。咸豐十一年(1850——1861年),在中國歷史上真是說多亂有多亂,太平軍、捻軍、天地會等起義遍及南北,西方列強豪奪中國,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大清朝內憂外患,咸豐帝苦不堪言。真真是“苦命天子”。但看茅著,光看咸豐帝忙活了,“苦命”的感覺傳達得不夠。老爸道光帝給咸豐留下一個爛攤子,他多么想收拾利索,可能力有限,越想收拾好越亂,到最后,自己躲到熱河去,留了個更爛的攤子給恭親王奕?,直至在熱河去世。
亂世出英才,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劉銘傳、張樹聲等清代名臣幾乎都在這一時期崛起。淮軍二號人物張樹聲就是《流動的斯文》中張家的先輩,《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書中的葉坤厚、葉伯芳父子也崛起于咸豐朝,他們都覲見過咸豐,但不同著作中描寫的咸豐非常不同。《苦命天子》中,咸豐處境困苦,每天被各種內亂外患搞得沒頭沒腦,一通亂拳;《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中,葉坤厚、葉伯芳眼中的咸豐很尊貴,他們畢竟官階太低,得覲見可謂皇恩浩蕩。
家族史的確填充了好長一段時間的閱讀,但那些有歷史跨度的家族離當下太遠,雖然有很多照片影像,但我的心里還是難以描繪出那些家族真實的樣貌。
家族與故鄉,實際上是每個人安身立命之所。寫家族就是寫故鄉,惦念故鄉就是對家族的依戀與牽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貴陽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