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基層各地都在開展“村莊環境整治與長效管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一個個村落好似換上了“新裝”。各地因此借勢發力,廣泛開展觀摩、評比,建章立制,將這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
但我們也看到,每次觀摩、評比前后的環境衛生狀況總是大相徑庭——評比前熱火朝天,村村整潔干凈;評比后冷冷清清,村村垃圾遍地。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回潮現象的原因是有些地方把這項工作只重整治,而忽視了管理,還未能深入人心、充分接地氣。如此一來,“村莊環境整治與長效管理”工作也就陷入了一個怪圈:每次都用相同的錢整治相同的內容,過后再推倒重來。結果導致“一時整治易、長效保潔難,短期投入易、持續管理難,政府抓手易、有效帶動難”。
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目標,其根本要求就是要實現人的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也不例外。因此“村莊環境整治與長效管理”工作既要重整治,又要重管理。整治是為了改善現行狀況,管理是為了養成持久習慣。工作的方式亦不是單純的投錢投物,而要輔以宣傳推廣。只有把這項工作切實納入到城鄉統籌發展的軌道中來,將它既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又看做是一場風氣革新,選樹典型、加強宣傳、創新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的主動性,使干群間互聯互動,集眾力而畢其一役。
總的來說,只有讓老百姓真切意識到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必要性,“村莊環境整治與長效管理”工作才能從“獨奏樂”演變成“大合唱”,而工作方式亦能從“獨用其法”發展為“眾合其力”。集思而廣益,那么這身披在美麗鄉村上的“新裝”才能始終干凈素雅、光鮮亮麗。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徐州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