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農業部、財政部日前聯合發布通知,針對秸稈露天焚燒問題,農業部、財政部將圍繞加快構建環京津冀生態一體化屏障的重點區域,選擇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較為突出的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10省(自治區,以下簡稱試點省)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6月7日人民網)
又到麥收時節,秸稈焚燒又要“老生常談”。眾所周知,焚燒秸稈不僅污染空氣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引發交通事故。近年來,全國各地采取出臺法律法規、鼓勵秸稈還田,開展綜合化利用等措施治理秸稈焚燒,但效果不明顯,秸稈焚燒可以說“年年禁年年燒”。
秸稈焚燒如何難禁?
一方面,從農民自身來說,農民收了麥子,搶種秋糧,即“雙搶”,而收集、儲存、運輸秸稈費工費時費力,為不誤農時,農民往往“一燒了之” 。其次,秸稈無暫存或者存放空間。隨著土地資源的稀缺性逐步顯現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要求逐步提高,田間地頭、房前屋后沒有多余的空間存放農作物秸稈。即便有空間存放,由于堆放位置不妥、堆放方式缺少管理等原因,易引發火災,或成為垃圾影響環境。
另一方面,在秸稈粉碎還田上,由于其分解周期長,需要深耕深翻作業,而目前的農業機械需要改造后才能勝任。在秸稈綜合利用上,“雷聲大雨點小”, 首先是秸稈利用沒有形成規模,如果作為養殖輔料,使用量少;如果進行生物轉化,目前成本較高。
從根本上講,秸稈禁燒缺少必要的利益驅動機制,農民在思想上未形成自覺行為,甚至持不理解、不支持或者消極抵抗的態度。
如何走出秸稈焚燒“年年禁年年燒”的怪圈,必須堅持疏堵結合,打好“組合拳”。
加大“堵”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扎實做好群眾發動和教育工作。加大環保,特別是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對秸稈禁燒行為的監管和查處力度。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違規焚燒行為的懲處力度,使群眾真正認識到秸稈焚燒是一種環境違法行為。
做好“疏”文章。要借助科學技術手段,提高秸稈資源化利用水平。農業、農機等部門要加強秸稈還田方面的技術指導,根據具體實際情況積極引進改進種植品種和先進的農機具,最大限度地降低秸稈還田短期內對土壤保濕性能、糧食產量的負面影響。畜牧部門要加強對秸稈飼料化等方面研究,有針對性地扶持引導能消納剩余秸稈的養殖行業。經信、環保等部門要積極培植造紙、沼氣生產、生物燃料、發電等能將秸稈資源化利用的企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張家界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