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連日來,各地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大家紛紛表示,要以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把講話精神轉化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根據部署,井岡山將于今年年底在江西率先脫貧。地處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大山深處的曼班三隊是一個拉祜族自然村。去年,李伙保與其他幾名扶貧工作隊員一起被派駐到曼班三隊幫助這里的群眾脫貧。學習了總書記講話后,李伙保說:“村民不脫貧,我們就不離村!”(7月14日,新華網)
看了這則新聞,我深感欣慰,革命老區和貧困山區脫貧致富早就列入黨和政府的議事日程,而今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后,各地在此類問題上更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具體運作的方法,我相信不遠的將來這些貧困山區一定會脫胎換骨,閃現出時代賦予的嶄新亮點。不過,在執行黨的決策,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時,我個人認為:脫貧攻堅不能掛在嘴上而要住在心里。
一、脫貧攻堅不能成為一陣風,事后無影無蹤。脫貧致富是黨和政府的一項惠民工程,是一種切切實實的民生運作。作為黨和政府具體落實這項工程的代言人,一定要下深水,深入貧困山區,以便幫助解決眼前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同時深入當地調研,找出解決長期問題的可行性方案。切記:新聞見于報端,標語掛在路邊,事后老百姓抱怨。
二、科學決策民主商議,給于老百姓真正的希望。對于脫貧攻堅,老百姓曾經有著不同的議論,但有一點是大家共識:做做花架子,擺擺不靠譜的老樣子,事后成為一個爛攤子。作為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里路,我們一定要深入貧困山區實地考察,認真調研,科學決策。要讓這種決策與當地實際情況相吻合,要讓這種決策在事后能夠成為老母雞,成為小山羊,成為貧困山區百姓的鐵飯碗。切記:社會主義都還有中國特色,老區脫貧不要強行嫁接。
三、引進外來資金與技術,盤活內部特色資源。老區的貧困有著深層次的原因,歸結起來有這么幾點:貧困是一種長期的積淀,而非一時半會;地區條件差,偏遠閉塞,文化底子薄;經濟嚴重滯后,交通問題是發展經濟的一個不可回避的瓶頸。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一方面引進外來資金與技術,徹底改變交通面貌,將老區、貧困山區與內地進行有效對接,實現交通一體化。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本地資源,將這些特色產品,特色文化,介紹到山外去,推薦到大城市去。其次,將使用于當地的科學技術輸送到這些貧困山區,讓文化與科技真正地惠及他們的子孫,從根子上消除貧困。
總之,脫貧攻堅不是簡單的施舍,脫貧攻堅不是買幾只雞修幾條路那么簡單,而是實地調研,科學決策,內引外聯,落地生根。也只有代表黨和政府的工作人員將脫貧攻堅住在心里,這項工程才可能惠及民生,才可能將黨和人民群眾又一次心心相連。
作者地址:四川鹽亭金孔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