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10月17日是中國第二個扶貧日,也是第23個國際消除貧困日。截至目前,我國還有592個貧困縣。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劉永富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貧困縣退出標準,到2020年,592個貧困縣必須全部“摘帽”。(10月18日 央廣網)
存在貧困就沒有小康。倘若到2020年還有大量貧困縣,還有大量貧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成了沒有完成的任務。因此,在接下來短短幾年時間,貫徹落實好“六個精準”要求,匯聚各方力量,全力協同協作,全面脫貧攻堅,將所有貧困縣“摘帽”,讓所有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題中應有之義。
誠然,個別有著深刻歷史原因、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制約的貧困縣,摘掉貧困帽子并非易事。但是,應該看到,這種難啃的硬骨頭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歷史欠賬并不大、區位優勢尚好的貧困縣,經過各方支援和自身努力,就能很快擺脫貧困,老百姓就能過上幸福日子。不過,令人有些訝異的是,一些早已脫貧的貧困縣,卻視貧困帽如同光榮帽,依然想方設法緊緊抓住不撒手。
之所以一些地方對貧困帽子情有獨衷,究其根源,在于戴帽后滾滾而來的實際利益。有了貧困帽子,就能夠得到大量國家扶貧項目和資金,就能夠得到四面八方的大力支持。有了人、物、財支援,不用費多大事,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就能“又好又快”。正因為如此,一些縣為了戴上和保住貧困帽子而煞費苦心,就不足為奇了。
已經脫貧,還躺著等靠要,老想著“輸血”,一方面暴露出一些地方官不勞而獲的庸懶思維;另一方面,由于等靠要,也必然致使自身“造血”功能強大不起來。另外,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可以不再扶持的脫貧縣占用了寶貴幫扶資源,勢必削弱其他真正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勢必影響脫貧攻堅總進程。由此可見,加快貧困縣摘帽進程,不但必要,而且緊迫。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規定,要“建立健全扶貧成效考核、貧困縣約束、督查巡查、貧困退出等工作機制”“省級黨委和政府加強對貧困縣的管理,組織落實貧困縣考核機制、約束機制、退出機制;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做到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同時,實施辦法還明確,要將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和工作成效作為干部選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對不負責任、造成不良影響的依紀依法嚴肅追責。
隨著脫貧攻堅各項責任的落實和貧困縣退出標準的出臺,貧困縣黨政正職作為第一責任人,責任更加明確,貧困縣帽子與官帽的鏈接也更加緊密。用責任倒逼,切實貫徹落實好“六個精準”要求,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貧困縣帽子就不會再成為“香餑餑”,也定然不再是想戴就戴、不想摘就不摘。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建設北路888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