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四川資陽五保戶申領補助被迫請村官吃飯事件,紀委處分了多名鄉村干部。然而,村民辦事請村干部吃飯或者送紅包,是很多地區不成文的潛規則。(2016年10月27日騰訊網)
村官與村霸,僅一字之差,村官是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最基層的貫徹者和實施者,而村霸則是無視法紀、恃強凌弱、欺壓群眾的人。本該為群眾服務的村官蛻變成為欺壓群眾的村霸,凸顯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任重道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老虎蒼蠅紛紛落馬,在如此高壓態勢下,仍有村官把黨紀國法拋到一邊,損害群眾利益,拉幫結派、稱霸一方,做出與干部身份不相符的事情,不僅直接傷害村民的感情, 還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威信,成為阻滯農村經濟發展、破壞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
村官成村霸,危害不可小覷,他們或濫用權力、損害群眾利益和集體利益、侵吞集體資金;或在村務上搞家長制作風,不聽取其他村委會成員的意見,一人說了算;或陽奉陰違,不按《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事,不搞黨務公開、村務公開,把黨支部和村委會當成擺設;或賄賂上級,形成“上下聯動”的利益共同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村官之所以能成為村霸,是由于一些地方對基層干部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造成一些村級黨員干部素質低下,信仰缺失,把當村官當成撈“油水”的肥缺;是由于一些地方家族觀念濃厚,宗派思想盛行,一些村干部倚仗于宗族勢力而置法律于不顧,橫行鄉里,通過打壓其他族群,變得一族獨大,使權力失去真正意義的監管而為所欲為。是由于一些鄉鎮領導干部不愿做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為了圖省事將能鎮住村民的惡人、村霸當成能人來使用。
村霸現象不可等閑視之,如果不解決此問題,將影響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消除村霸現象,鄉鎮一級和相關部門要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干部人選,切實加強對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要加強對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法律宣傳教育,讓法律的陽光照進鄉村的每一個角落,使“村霸”失去生存的土壤與空間。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高燈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