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黨和國家的各項改革任務,工作計劃都圍繞著2020年的小康目標展開。黨中央國務院看到了當前中國的國情: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上一個五年計劃有了明顯的改善,溫飽問題基本都已經解決了;但是貧富差距較大,依然不偏不倚制約著各個地方均衡的向前發展。如何解決貧富差距,減少低收入群體,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控制高收入群體成了擺在各位高層領導面前的難題。
從2015年開始,為了及時解決貧困地區、貧困人群這一重大問題,等不到地方黨政機關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央的各項改革措施,扶貧計劃蜂擁而至,讓各級地方政府"手足無措"。地方人民政府在上報貧困區域、貧困人口的時候,瞞報、漏報、亂報、錯報的情況時有發生;加很多貧困情況的一手資料來自村"兩委",人情報、親情報的現象也大有人在。沒有實現精準扶貧不說,更加拉大了貧困群眾與中層收入者的距離,將國家的扶貧資金作為拉攏人心的工具。而基層政府部門也存在明知道存在貓膩卻沒有核實的情況,部分政府一把手也是抱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態度對扶貧對象是否屬實不聞不問。
為了能夠更加精準的將扶貧工作做到實處,國家要求制定扶貧工作臺賬記錄扶貧工作,成立了動態扶貧網站對扶貧對象實現動態管理,安排部分上級領導干部到基層任第一書記,給貧困地方帶去扶貧項目、技術、資金的支持。但是,部分基層人民政府制定的工作臺賬"答非所問";動態扶貧網站統計的數據"神來之筆";任職的第一書記"只聞其名不見其人"。不分老百姓因為拿了政府送的一袋米、一桶油就小康了,貧困村也因為修了幾里路、栽了幾棵樹就脫帽了。
我們要知道扶貧不是數學題,不是算出來多少就是多少。不管是扶貧臺賬還是動態管理,又或者是領導下鄉任職第一書記,我們都需要一個最真實的答案,不能因為貧困對象需要收入多少,我們就填多少,更不能因為扶貧村沒有一個領導,我們就空投一個領導給他。扶貧更像一道綜合分析題,要不斷地深入了解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充分挖掘貧困區的發展潛力,利用現有的資源,依托上級的資金、技術支持來進行綜合發展。做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做好貧困地區的條件改善,做好貧困人口的教育,改變落后的觀念,這樣才能好保證脫貧后不在返貧,才能夠做到蒸蒸日上,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