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慰問一個人,我們得事先找好三個人備著。”說起此前的春節慰問,一位在鄉里工作的基層工作人員很是感慨,“慰問之前,上面會先打電話通知,要求找特定的慰問對象,我們再根據要求,找到這樣的人,一般來說是‘1∶3’。”通過新春走訪,記者了解到, 以往一些地方在新春慰問群眾的時候,大多有老“套路”。(2017年2月3日 人民日報)
近年來,每年春節臨近,各級黨政部門領導干部,下農村、下基層,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困難職工,給他們送去大米、棉被、年貨等物品和慰問金,但時下的一些節日走訪慰問卻是“慰”而不“溫”。有的領導借口慰問對象多,往往是問個好,握握手,照個相,留個影,慰問品一送便算了事;有的單位領導借口忙,往往是派人或托人將慰問品送到慰問對象家里,就算完成任務。我們不禁感嘆:,待了沒有五分鐘,說了三句話,一群人等了一個小時;走這樣的過場干嘛?
個別領導干部慰問時重“慰”不重“問”、訪貧不解困,走馬燈似的把慰問金或慰問品一放,就此了事。作秀式的慰問活動,將慰問工作變了調、變了味、變了樣。有些慰問幾乎變成了威風凜凜的“威問”,根本無溫暖可言。更有甚者,干脆把慰問變成了“偽問”,分明是在擺譜、作秀,把真正的目的放在了渲染氣氛上了。對此,困難戶有想法,老百姓有看法,基層也有怨言。
春節慰問,是黨和政府的優良傳統和行之有效的親民之舉。其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一脈相承,異曲同工。慰問的對象,主要是一些收入和消費水平較低、就業不穩定、工作生活條件惡劣、缺乏社會保障、徘徊在貧困線邊緣的人。應重在“慰”,貴在“問”。要通過慰問活動,讓慰問對象得到慰藉,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愛。通過問困難、問心聲、問期盼、問建議,讓領導干部得實情、得民情、得社情,以更好地改進工作,心系民生,加快發展。只有領導干部同慰問對象交談、交流、交心,才能達到慰問活動的初衷。
要用真心去慰,用細心去問。用愛心去幫。領導干部要利用慰問這個難得的機會,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間,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和風細雨般與群眾交流溝通,絕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以盛氣凌人的姿態,以敷衍塞責的作風去走形式、做樣子,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帶著強烈的責任心和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目的去送真正的溫暖,讓困難戶拮據的生活得到救助、脆弱的心靈得到慰問。
作者地址: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白鹿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