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被脫貧、假脫貧、早脫貧”,這說明部分地區在脫貧攻堅工作當中確實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讓貧困民族地區困難群眾能夠更多的享受到改革的紅利,從根本上擺脫“數字脫貧”的尷尬,真正消除貧窮,關鍵就是要結合實際“增肌塑形”,催生貧困民族地區的“荷爾蒙”經濟。
高原特色農業,民族特色旅游,綠水青山工程,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這些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就像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有的過于稚嫩、有的過于沖動,歷經不成熟后他們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再如,貧困地區生產力水平低,自我發展能力弱,農業產業化經營及結構調整起步晚、程度低、效益不高、資金投入不足,又猶如人到中年,荷爾蒙沒有了,多巴胺也不分泌了,腰上的贅肉讓人不忍直視!其實,各個階段的經濟發展都面臨向改革要動力的問題,亟需瘦身減脂與增肌塑形。
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做好“加減乘除”就像是“甩贅肉”,發展特色優勢服務業、實體經濟、清潔能源、保障優質產能猶如“增肌塑形”;幫助企業減免非稅負擔,政府簡政放權換取企業和百姓的福祉,是另一種形式“增肌塑形”。
貧困民族地區經濟要強身健體,首先要大力發揚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落實到健身始終,厚植工匠文化,培養貧困民族地區干部恪盡職守、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精神,進而推動貧困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塑造民族氣質的搖籃。其次要進行心理建設。坦然接受那些節食減肥帶來的良性疼痛,積極面對增肌塑形帶來的向上壓力。只有采取科學有效的健身方法,把健身堅持下去,因地制宜,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不再反復。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貧困民族地區只有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篤定前行,攜手共進,精準發力,才能激發貧困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地址:臨滄市臨翔區南美拉祜族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