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鐮刀彎”里的阜平減玉米 種土豆(春耕生產一線)(3月25日人民網)
3月25日,這個春寒料峭的周末,到北川壩底鄉光榮村下鄉,夕陽西下,匆匆下山。在街上,與村支部書記丈夫老張的聊天中,我們談及種籽一事。老張介紹說,作為一個制種玉米經銷店,往年春耕備耕期間,他要從外地調回一大貨車良種玉米種籽,供當地群眾采購,每斤賺1元,春季能有1萬元以上收入。
然而在今年,由于附近村組群眾沒有“打招呼”,他只從外地拉回一“火三輪”種籽,勉強銷售完,掙不了幾個錢。初步分析認為,種玉米耗費勞動多,鼠蟲風雹災害多,投入多,收入少,每畝收入600元左右,遠不如種蔬菜劃得著,加之農民群眾外出打工不種地,造成了玉米種籽滯銷。
無獨有偶。晚上打開網頁,看到了人民網報道的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以政策導向,按畝給農民補貼,加快了春耕種植結構調整步伐,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9萬畝,調增土豆種植面積一事,“這個賬,劃得來。”受到農民群眾一致如同。阜平縣通過算賬,在調整產業結構中,減少玉米改種土豆,提高無公害土豆附加值,通過去年的試水,比單純種玉米增收高很多倍,是不爭的事實。
壩底鄉玉米不暢銷,讓位于蔬菜,與阜平減玉米種土豆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外在表現形式,暗合農業部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講話精神。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今年農業部的工作主線就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落實:一是改善供求關系,主要是減少玉米庫存,玉米價格向市場回歸”,要減少玉米庫存,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減少玉米的播種面積,多種其他經濟作物。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暨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批示,李總理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決策部署,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等各項工作,實現農民持續增收,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進一步對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提出方向性要求,為就一段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明確了主攻方向。
其實,筆者所在的壩底鄉,種玉米收成也不錯,玉米棒子大個大個的,但勞神費事還價格低,已不受群眾青睞,而近年來,通過鄉黨委政府引導,人們發現這里的土壤、氣候條件更適合種高山蔬菜,而且這里還建了凍庫,方便緩季節銷售,蔬菜在當地農民群眾心里扎了根,是本地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人平幾畝土地,這是有限的土地資源,如果種了玉米等其他農作物,就種不了多少蔬菜,如果要多種甜海椒、四季豆等賣相較好的蔬菜,就勢必要減少其他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或者提高復種指數,復種指數不能再提高的情況下,只有減少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的面積,這種情況下,只有強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大膽取舍,大力發展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減少增收不強的項目,減少農產品庫存,大幅提高群眾增收能力,農村發展才能與市場接軌,與中央要求同步。這里,套用一句廣告詞:“強化農業供給側改革,要舍得,才有所得。”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