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產品總量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現為一般農產品不缺、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不足。為此,必須用綠色理念發展農業,在投入品使用、產地環境保護、生產方式、支撐體系等方面要有一系列深刻調整;必須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從制度、市場和科技三方面發力。隨著農業經營和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未來農業的綠色底色將更亮(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3月22日)
我國農業在量上已經得到了解決,目前正在向優質綠色農產品方向發展。我們不缺農產品,但優質農產品卻供不應求。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從過去湊合吃,到現在講營養、求健康等,無不在說明保障農產品的優質是農業發展的首要目標。那么究竟該如何將這個目標實現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有提出,要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所以須用綠色理念發展農業,在投入品使用、產地環境保護、生產方式、支撐體系等方面要有一系列深刻調整;同時也要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從制度、市場和科技三方面發力。
制度方面,需要國家出臺一些政策來支持和監督綠色農業的發展,比如農業補貼機制就是一項很不錯的政策。市場方面,市場經濟的有時會存在不穩定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對農產品的價格造成波動,成本過高,定價過低,會讓農民陷入困境,相較一般農產品而言,綠色優質農產品成本會更高,所以要讓生產者有發展綠色農產品的積極性,就必須讓他們得到足夠高的回報。科技方面,綠色農產品的發展是以現代科技為支撐的集約農業,科學施肥,科學喂養才是關鍵。
相信綠色農業會在發展上量不減,優質同齊。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都壩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