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如何做好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

[ 作者:余金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2066 更新時間:2017-04-14 錄入:19 ]

原題:淺談新常態下基層落實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摘要:當前中國不僅在經濟領域進入“新常態”,更在監督執紀方面也進入到“新常態”,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全面從嚴治黨之后,紀檢監察任務面臨著者更艱巨的挑戰,同時也要全面對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創新理念的靈活運用,這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既明晰了紀在法前的根本遵循,又為紀律審查提供了基本路徑,實現了“全面從嚴”與“抓早抓小”的有機統一。然而“四種形態”中,最難的是“第一種形態”,最關鍵的也是第一種形態,運用好“第一種形態”并非易事。面對這些挑戰,提出了轉變思想觀念;克服“人情”因素;拿捏方式方法;創新工作方法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挑戰

2015年9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福建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黨員和群眾代表對修訂廉政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的意見建議。他強調,要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是中央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到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四種形態”的提出也是在中國攻堅克難和社會全方位深刻改革的時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期,“四種形態”的提出對于監督執紀的重要性來說是不言而喻的,實現好、運用好“四種形態”關鍵是運用好“第一種形態”。

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實際上是恢復我們黨政治生活的本來面目。相比較后“三種形態”,其在管黨治黨中更具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這就需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創新辦法、改進方法,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及時發現領導干部的苗頭性問題,筑牢防止犯錯誤的第一道防線。

一、概念釋清:“第一種形態”運用的根源與內涵

(一)供需變動:“第一種形態”運用的根源

要理解“四種形態”中的“第一種形態”,特別是新時期監督執紀的新特征,就要找到其根源。而其根源,首先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方面。因此,要理解“第一種形態”的運用,就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方面變化趨勢去理解。

1.供給側方面

所謂的“第一種形態”的供給側方面,就是指影響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外部因素的機會成本。從歷年來的違紀違法案件中可以看出,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外部機會成本是很小的,導致初期的問題很難發現,最終釀成“要么好干部,要么階下囚”的情況,原因在于什么,在于沒有給領導干部“系好第一顆扣子”、筑牢第一道防線。隨著領導干部的職位的一步步上升,外界的誘惑因素增多,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如果在違法犯罪的初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相關責任的監督,那么接下來的罪行,就會如同“洪水猛獸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導致“階下囚”的困局,出臺“四種形態”,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護領導干部,運用好“第一種形態”就是為了抓早抓小,早防范、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防范于未然,做到未雨綢繆。

2.需求側方面

從需求層面你來說,紀檢監察監督執紀的本身存在不完全性和不完備性。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提出來之前,對于用什么執紀、為什么執紀、紀在法前、法在紀前還是紀法同重,是沒有明確規定的,而且監督執紀的準則和方法運用是存在缺陷的。因此,面對現在經濟轉型、政治從嚴的新常態下,“四種形態”的提出,對于挺紀在前、執紀必嚴,以紀律建設推進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豐富實踐價值。

(二)主動適應調整:“第一種形態”的內涵

“第一種形態”作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的最重要的一環,有著其深刻的內涵。第一種形態填補了黨內監督的一段空白,恢復了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傳統,是全面從嚴治黨、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的重要抓手;是教育挽救、關心愛護干部的有力抓手,談話主要是從保護干部、關心干部的角度出發,進行教育、提醒,希望黨員干部能從中有所反思、有所觸動,使被談話人感到組織就在身邊、紀律就在身邊,也能深刻感受到黨組織的良苦用心;是抓“小事小節”,但關系的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局;是讓黨內政治生活動真格有辣味真批評;是要更加突出黨紀的嚴肅性,讓黨內政治生活更有鋒芒和戰斗性;是我們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貫方針的體現;是面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提出的新思路,創造的新方法,豐富和拓展了黨的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是“紀在法前、紀嚴于法”的具體實現形式。

二、對照檢視:“第一種形態”的運用與新常態的非適應性

監督執紀的“第一種形態”,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相比于后三種,其在管黨治黨中起著更加基礎和更加重要的作用,做好這項工作,難度大、標準高,落實“第一種形態”,究竟存在那些不適應性呢?

(一)觀念轉變的非適應性

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體現的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恒心,是保護干部的暖心,是紀在法前的決心。但是有些領導干部誤認為落實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是紀委的事,黨委只管“大事”,用執紀審查代替了批評教育,最終導致“養大了”再辦和“算總賬”的結局;還有片面認為“第一種形態”抓得再好,也很難看到成績,工作中抓“大”放“小”,重“懲”輕“教”思想嚴重;有的甚至還覺得,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提出,是“反腐的降溫”、“拐點的來臨”等錯誤認識。觀念的偏離,就會導致大體方向的偏差,就不能正確的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會用錯、用偏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這是事關全面從嚴治黨能否落實、反腐倡廉能夠夯實的“牛鼻子”。

(二)人情因素的非適應性

監督執紀的實行,最終還是要人來執行,只要有人執行的地方,就會存在人情關系的因素,在監督執紀中,有的“不領情、不思過、不改正”,甚至采取極端行為,客觀上都給落實“第一種形態”帶來了阻力、壓力和困難;有的黨員干部心里有糾結,不相信組織、不依靠組織。有問題,不珍惜組織給的機會,“認錯、認賬、認組織處理”,存在僥幸的心里。在實際情況中,不少的領導干部存在逃避心理。有的認為,批評領導怕被“穿小鞋”、批評同事怕失人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為此,恪守好人主義,多栽花、少栽刺。存在“與己無關”心理。有的認為,自己管好自己,與己無關的事,少說為佳,況且抬頭不見低頭見,沒必要太較真。存在“同流合污”心理。個別黨員干部自己不干凈,怕批評別人引火燒身,還不如“同流合污”。這些都是人情因素演變出來的,各種對于違紀違法的苗頭性問題。

(三)執紀方法的非適應性

“第一種形態”中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從字里行間的理解中,就是要從輕的對黨員干部及時提醒發現,但是在實際實踐中,很多地方認為,既然從輕,那么就會存在“走馬觀花”、“敷衍了事”的問題,在執紀的方法上粗怒在偏差和不對等性,在運用中要有效運用“咬耳扯袖”,既要有“直言不諱”的魄力,見事見人見物,也要有“巧妙”的方法,做到以黨性育人、以紀量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語言上不能簡單粗暴、盛氣凌人、夸大其詞,要體現組織的關懷和幫助同志的真誠,表達善意提醒之情,讓其相信組織,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所以在執紀方法上,還需要很好的拿捏分寸,使得犯錯誤的干部能夠真正的體會到黨中央的良苦用心。

(四)履職擔當的非適應性

有的黨員干部不敢直面矛盾和問題,干事謹小慎微,怕說錯話,得罪人,沒有甘當“刀鋒”的氣魄和膽氣,使命感、責任心不強,黨和人民的事業必然受損。二是不會擔當。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平時不注重深入實際發現問題,批評提醒時,不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點中要害,往往泛泛而談,針對性不強,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不敢直面矛盾問題,沒有甘當“刀鋒”的氣魄和膽氣,使命感、責任心不強,黨和人民事業必然受損對出現違紀苗頭或輕微違紀的,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放水養魚”,只有運用好“第一種形態”,才能更好地彰顯紀檢干部的擔當和大愛精神。

三、積極應對:“第一種形態”運用的應對策略

(一)積極轉變思想觀念

認識決定態度。如果在認識運用“第一種形態”上出現偏差,那么在實際運用中就會大打折扣。對于那些認為,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是紀委的事,黨委只管“大事”,只要有問題,就用執紀審查代替批評教育,最終導致了“算總賬”的局面,這種問題必須要堅決制止,解決此類問題,必須轉變觀念。

所以,用好第一種形態,要把黨委和紀委放在“統一戰線”,要緊緊抓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對不屬于“三類人”、被反映問題發生年代比較久遠、舉報的違紀問題較輕等問題線索,提出探索第一步,先由黨委(黨組)書記與被反映人談話核實,并對照“四種形態”向紀委提出處理建議。這樣,就把黨委(黨組)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使得黨委(黨組)參與到其中,并發揮作用,統一黨委和紀委的有機聯系,黨委(黨組)先把關提建議,紀委再根據建議作出科學判斷,切實牽住黨委這個“牛鼻子”,壓實主體責任,發揮好紀委監督責任,對于辦案來說也更加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二)堅決克服“人情”因素

作為執紀執法者,是公平正義的“維護者”,是人民公認的“裁判者”,如果執紀人員在執紀監督中,存在不敢“瞪眼黑臉”,存在“人情”思維,那么就會嚴重破壞黨在人民心中的形態,破壞執紀執法的公平,對于那些逃避心里、與己無關心里、相互幫襯心里等“人情”因素,我們要做到:

一是增強黨性觀念意識的修養,時刻保持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嚴格要求,始終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看齊,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二是使用聯合協作辦案模式,對于本單位發生的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要求由相鄰同級機關單位的紀委人員來協助查案,這樣避免本單位紀委人員在審查時候,顧及上下級領導關系,存在“人情”因素。三是建立相應保障機制,對于那些想說“真話”但是又礙于“人情”因素的,建立起通暢的“上升”渠道和工作機制,大多數想說“真話”者,就是怕在批評相關“領導”后,怕領導跟自己“穿小鞋”,對今后的仕途有影響,所以就采取“你好我也好”的消極態度,所以一定要建立起保障機制,保障相關人的權力。

(三)充分拿捏好分寸問題

相對于后面三種的執紀形態,第一種形態顯得就比較多而且比較“空”,有時候在尺度上拿捏的不是很恰當,往往就會造成適得其反,沒有相應的效果。所以對于此類問題要做到:

上級紀委要積極作為,對于第一種形態的“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編寫出相應的執紀執法“讀本”,對于相關的問題和相關運用的方法,編寫出在范圍內使用的“使用說明”,幫助下面的紀委在執紀監督上更好的把握。除了在方式方法使用上編寫“說明”,在審查中的相關“模式性”的語言也可以編寫,幫助紀委人員規范語言使用,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有時候一個關鍵的語氣、言語就是破案的關鍵,如果運用好了就能達到“四兩撥千斤”。

(四)創新執紀工作方法

“咬耳扯袖、紅臉出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有擔當精神,難以勝任。因此,紀委的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提高思想政治水準和把握政策能力,實現懲處極少數、教育大多數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必須轉變執紀觀念,創新執紀方式,突出執紀特色,提升執紀質量。

一是轉變紀律思維方式。要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常態化,必然要求各級紀委拋棄以法代紀的思維定勢和抓大放小、專注腐敗問題忽視其他問題的工作慣性,而是以一種更加主動、更有溫度的紀律思維取而代之。對于問題線索,在什么情況下運用第一種形態,什么情況下運用后面三種形態,都考驗著紀檢監察干紀檢監察干部要真正做到關口前移,工作具有前瞻性,能見微知著,將領導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化解、處理在萌芽狀態。

二是強化問責緊盯“小事”,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對個別人身上的“小毛病”、單位風氣上的“小傾向”、制度上的“小漏洞”,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緊盯“節點”糾“四風”,加大對節日、紀念日等重要節點公款消費、公車私用等方面的暗訪力度,對頂風違紀人員,緊盯不放、嚴厲查處。

總之,強化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重在抓早抓小、防患未然,但它與其它三種形態并非相互分離、彼此排斥,而是互為一體、相互配合。只要違法違紀,該走程序的還必須走程序,該怎么處理還必須怎么處理。唯此,才能真正實現治病樹、正歪樹、拔爛樹、護森林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宏.中國鹽業[J].2016(14):45-48

[2]母雪龍.中國紀檢監察報[J]2017(008):1-2

[3]李靔.中國紀檢監察報[J]2016(09):22-24

[4]蔣群星.農業發展與金融[J]2017(01):66-67

[5]王強,嚴學光,喻超.中國石油石化[J]2016(23):112-113

[6]王海亮,陸興健.政工學刊[J]2017(01):58-59

作者單位:廣水市城郊街道辦事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曰本AⅤ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 亚洲欧洲精品污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