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是一名大學生,畢業后一直在外打工,去年春節回家過年,看到了家鄉土地很多都是荒著。心里就萌生了回家承包土地,搞規模化種植的想法。這樣既能好好干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創業夢,又能為家鄉的建設做貢獻。可是第一步租地就遇到了困難,很多的人選擇的是寧可地荒著也不租。小陳百思不得其解,這幾年農民種的糧食價格下跌,而農資產品卻價格不停的上漲,雖說國家的補貼力度很大,但農民種地也是幾乎無利潤可言,有的甚至要賠錢。為什么不把土地租出去賺錢,而選擇閑置且荒著呢?
1、土地租金過低
現在土地流轉有兩種情況,一是農業公司承包,二是本村村民承包,前者需要面積較大,租金肯定不會高,二本村村民承包租金更不會高。村民即使把土地租出去,一年也拿不了幾個錢,何況土地流轉以后各項補助也會流轉給承包者,所以村民不愿意將土地承包出去。
2、土地租期過長
承包土地大多是農業公司和農業合作社,由于他們都是大規模的種植模式,需要修建多種設施,投入將會比較大,所以土地的租用期也相對來說將會比較長。長的可能達到二十年,這個對村民來說將是一種壓力,如果在期間打工掙不了錢,想回家可就沒得地種了。
3、等待時機,正對性種植
有很多農民堅信“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國之根本,相信糧食種植的形勢一定會有所好轉,再者國家對種糧的補貼力度也在逐年增大,所以他們選擇等待時機,堅守自己的土地。其實他們有的并不是一味的等待,他們選擇種一季荒一季的方法,有針對性的種植價格還可以的農作物,這樣既能保持土地不被完全荒置,也能增加一點收入。
說心里話,其實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農民舍不得土地,離不開土地,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我也相信糧食種植的春天即將來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胖叔說三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