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一個總人數27人的扶貧辦,卻曝出了腐敗窩案,2名原任領導、6名現任領導和3名中層業務骨干都牽涉其中。3人被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其涉嫌違法問題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4人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人受到行政警告處分,違紀資金全部收繳。(06月04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脫貧攻堅實施以來,專責機關加大了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力度,嚴厲查處了一批扶貧領域的腐敗案件,保障了扶貧工作的順利實施。然而像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一個總人數27人的扶貧辦,卻有11名中層以上的干部卷入腐敗窩案,而受到紀法的嚴懲實屬少見。案件的曝光,為如何加強扶貧領域干部和資金的監管提出了思考。
“位高權重”更要規矩觀念。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上級一系列的扶貧項目和資金被縣級扶貧部門所掌握,項目的分配、實施和監管增加了扶貧部門干部的含金量,在個別干部私欲膨脹的情況下,其手中的權力也成為當地各類勢力圍獵的對象,致使個別干部出現“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山大王”作風,把熟知的黨紀法規置于腦后,把同事朋友的意見視為“另類”。因而在分配項目上給予個別企業“關照”并從中撈取“好處費”,以“工作經費”的名義違規向獲得扶貧貸款貼息等的單位和個人收取資金,納入小金庫進行私分。然而在上行下效中,帶壞了一支隊伍,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了扶貧的成效。權力離開紀法戒尺的約束,當然要受到法紀的追責。
監督管理不能缺位。由于扶貧分布地域廣泛,一些領導和專責機關的工作人員,為了家鄉建設甚至親朋好友做項目,總會在扶貧項目的分配和政策的爭取上打招呼,故而對扶貧干部的越規行為也是睜只眼閉只眼,致使個別干部的膽子越來越大。身為部門的紀檢干部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失去監督執紀的政治勇氣,不自覺地走進了扶貧腐敗的“窩案”。因而作為各級領導、專責機關和駐單位紀檢工作人員,一定要增強“四個意識”,在執行黨紀法規和扶貧政策上不能走樣,才能逗硬地擔起對扶貧機關和扶貧干部的領導和監管責任。
時代賦予的責任不可推卸。到2020年,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這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黨和國家在給予扶貧地區加大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的同時,完善了法紀監管律詩紀問責力度,為項目資金發揮杠桿作用提供了保障作用。因而各級扶貧干部在全面實施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要增強管黨治黨的責任,在層層傳遞壓力中壓實項目和資金的管理責任,以自身的模范行為引領干部嚴格執行扶貧相關政策。同時各級領導和專責機關和派駐紀檢機構,在加強扶貧項目的監管的同時,要協調審計部門跟蹤審計,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項目資金發揮成效,以增強人民群眾基礎的獲得感,防止扶貧領域腐敗“窩案”的再次發生。
作者地址:鹽亭縣金雞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