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如火如荼。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有業內人士坦言,目前農業電商面臨“千網一面”同質化競爭的尷尬。想要走出誤區,必須先要了解目前存在的誤區都有哪些,并且找到解決辦法。
1.B2C思維過于保守
很多電商平臺認為通過給線上B2C平臺導入大量流量,就會帶來訂單,這種思路存在較大誤區。農產品電商不應該用傳統的B2C的思維去思考。因為顧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健康生活,因此農產品電商需要讓消費者從商品背后的故事、種植基地、物流體驗、供應鏈可視化等全方位展現,所以過于保守的B2C思維是致命的傷。
以當下品牌農業做的不錯的華蕎網為例,該平臺匯集了全國眾多優質農副產品企業,還在線下大力開發美食體驗+產品體驗+新零售實體店,全方位服務于消費者。
2.目標人群不明確、營銷方案無亮點
農產品電商如何產生流量這一問題,似乎困擾著所有電商平臺。由于這個市場處于培育期,目標人群大部分為都市女性白領,對生活有較高要求,且對互聯網購物有著較大熱情。
很多農產品電商對市場不夠了解,以為到處撒廣告就能帶來客戶,最終收獲破少。因此,如何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營銷,是農業電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3.客單價和物流成本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發現,客單價低于200元是非常致命的,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的經營狀況而言,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
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只能是一種奢望。
4.不重視一體化采購基地整合
忽視農業資源整合是大部分農產品電商的通病,很多農產品電商僅以定向采購方式與采購基地、企業等進行短期合作,但談不上打造戰略協同的供求關系。
國內大咖級別的農產品電商對采購基地資源整合已逐漸重視起來,其商業價值不僅能提高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更是品牌化、需求協同的重要方式。
5.用戶體驗是把雙刃劍
永遠不要把消費者當傻子,謹記客戶是上帝的真理。對不滿意訂單置之不理,這是電商平臺最大的失誤。食品和其他行業的商品相比,更容易進行口碑傳播,一個不滿意訂單的產生,有可能讓你失去大量的客戶。
對于農產品電商而言,一定要嘗試培養自己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吸引住一個忠實吃貨,便可能吸引住一群吃貨。
6.解決本地化問題
電商逐漸發展為線上社區+線下社區的形式,且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改變,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據悉,現有70%的消費都發生在3公里以內。
因此,農產品電商如何在線上打造吃貨圈、線下開發體驗圈,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一步。在這方面做的較為出色的便是華蕎網,除了擁有自己的農副產品電商平臺,還大力開發線下實體店,從而給消費者帶來更安心、健康的購物體驗。
結語:在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要想拔尖而出離不開創新。只有渡過最初的萌芽期、發育期,將農產品品牌逐漸培養起來,全方位打造線上線下平臺,才能更好的立足于市場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