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方案:從大包干到集約化 農業發展新探索
1978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大包干”。18位普通農民的一個小創舉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宏大序幕!
大包干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的推廣,徹底改變了廣大農村的面貌。近40年來,中國農村改革不斷深入,小崗村的今昔折射出了中國農業發展的足跡。
近年來,中國正在經歷農業現代化新的歷史時期,陸續推進產權制度改革、農業金融改革以及土地經營權改革等,也在進行集約化、合作化、科技化、信息化等形式的實踐。這些改革和實踐有成功,也不乏問題。
不容否認,中國多數農村地區仍然與現代化農業相距甚遠。中國農村改革如何進一步深入?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在哪里?
媒體短評:
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是千千萬萬農民世世代代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托起了整個輝煌的中華文明,因為沒有一日三餐,其它任何勞動和創造都談不上。
今天,當我們享受現代文明成果的時候,絕不能忘卻每天躬身勞作的廣大農民,尤其是還沒有擺脫貧困的農民。中國的改革始于農村,實現小康攻堅戰的最后堡壘也將落于農村。
改革之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生產力也解放了思想,解決了多數農民的溫飽問題,也養活了13億人口,這本身就是奇跡!但是,由于中國的農業是小農、小戶、小規模,人均耕地少,現代化水平不高,限制了生產力和效益的進一步提高。農業要有更大的發展,農民要真正致富,就要走現代農業之路。
中國近些年來,在農業發展上做出了新的探索,試行集約化、合作化、科技化等現代農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均耕地面積有限,盡管農民把土地集中經營,但只是實現了相對規模化,人均效益的提高仍然有限。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要真正實現規模化和現代化,終極的路徑是減少農業人口,實現少數農民從事農業,大大提高人均經營土地面積,實現大農場、大機械、大規模、大效益。也就是說,城鎮化是解決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在實現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如何解決農業現代化?如何讓農民也能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成果?這是我們需要用心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初曉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浪新聞 2017-09-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