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10月27日下午舉辦“十九大報告解讀:提升城鎮化和建設美麗鄉村”學術報告會,農業部研究員,農業部經管司原巡視員關銳捷就加快鄉村振興應注重“五生”實現“五美”分享了觀點。
“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之一,是一項涉及廣泛的全新系統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盡管各級黨政已經引起高度重視并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但仍存在如何深刻理解統一認識、如何科學規劃準確定位、如何統籌資源分類指導等不容小覷的大問題。”關銳捷表示。
關銳捷認為,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應以促進產業集聚,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生活質量,確保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為建設目標。要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現代產業、鄉村旅游、閑置農宅、鄉村文化“五大潛力”,著眼生產能力提升、生態環境改善、生活方便舒適、生命美麗精彩、生產關系變革,因地制宜提出戰略定位、建設目標、路徑選擇、工作重點、具體舉措、保障措施、動力機制、項目支撐等,既突出地域特色,又善于博采眾長,具有前瞻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整合資源、抓住關鍵、破解難題、務實推進。
關銳捷從六大方面介紹了加快鄉村振興應注重“五生”實現“五美”。
首先,注重生產能力提升,實現產業美。“特色小鎮需要策劃,須因地制宜做好主導產業。我們要在‘精細農耕’上做好文章。”關銳捷說,主導產業拓展能力的持續提升,是實現產業美的基礎,“精細農耕”拓展重點是適應現代農業特點,一要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適銷農產品,因地制宜發展“精品農業”;二要發展“體驗農業”,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城鄉生活空間互換;三要順應大健康需求和農業功能拓展,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和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目的地。
關銳捷認為,產業拓展主要包括幾方面,一是堅持產業集群與融合開發。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加強村莊合作發展,加強與農業、旅游業、加工業、文化和信息產品的融合互促,推動內涵更為豐富、特色更為顯著、品質更為高端的產業發展融合。二是重視生態保護與文化品牌。促進休閑產業資源整合和產業布局優化,以項目建設強化支撐,以項目落地帶動發展,以品質提升實現突破,全面提升產業檔次和品位,提升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三是構筑精美小鎮建設新模式。
在構筑精美小鎮建設新模式上,關銳捷介紹,要從區域特點出發,由市場需求決定發展脈絡,充分發掘潛在資源優勢,以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為重點,以科學技術提供發展支撐,統籌協調發展,形成綜合特色片區,打造“精美小鎮”新名片,塑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精品村莊,潤澤美麗鄉村新型產業。通過空間集聚、產業互融、訪客共享,形成若干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鄉土風情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袄绾颖笔○^陶縣的‘糧畫小鎮’和‘黃瓜小鎮’就建設得比較好。總之,在探索特色小鎮建設新模式的過程中,要注重精細特色產業、精深加工產業、精品休閑產業?!?/p>
其次,要注重生態環境改善,實現環境美。關銳捷表示,農村生態環境根本性恢復改善,是實現環境美的前提。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尤其要注重淡水資源保護、垃圾污染治理、大氣綜合防治、噪聲綜合防治、農用土地保護、清潔能源使用。
再次,要注重生活方便舒適,實現生活美。村民的居住環境方便舒適安全,是實現生活美的標志。關銳捷說,一方面,在“精品村莊”的創建上,要按照“片區建精品、村莊出品位、環境變優美、村民得實惠”的思路,以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要和環境保護要求為前提對村莊進行分類;另一方面,在“精典民居”的改建上,要結合歷史、現代和地域元素,設計相對統一又體現差異的方案,堅持經濟適用、鄉土生態、傳承特色的原則。
第四,注重生命美麗光彩,實現人文美。在此方面,要傳承地域歷史文化;開展文明村、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等文明創建活動,提高農民文明素養;健全社區教育網絡和制度,重視社區文化建設;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手段,實現產業標準化、管理科學化、費用最低化、品種多樣化、營銷智能化、生活方便化,普及現代信息技術。
第五,注重生產關系變革,實現和諧美。關銳捷表示,促進農村生產關系適應性變革,是實現和諧美的關鍵。在探索創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方面,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強化農業生產全程服務、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引導閑置農宅合理開發。
最后,還應注重科學規劃引導,實現建設美。關銳捷提醒,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應當確立底線思維,不以減少基本農田為代價,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不以損害農民權益為代價。因此,各級黨政要科學規劃、正確引導,實現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體現差異,彰顯特色;統籌協調,良性循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2017-11-0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