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一政治宣言與行動綱領,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把“三農”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充分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遠見卓識與濃郁的為民情懷,為推進農村“精準扶貧”與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指明正確的方向。
這幾年,習近平總書記為農村“脫貧攻堅”摯畫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是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注腳。用許多囯外政要的話說:“這幾年,中國在脫貧方面創造了世界奇跡。”事實見證,從2013年到2016年累計脫貧達5564萬人,每年減少貧困人口均超過10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到2016年下降到4.5%。中國農村減貧、脫貧事業這份立竿見影的成績單,是“精準扶貧”久久為功、持續發力的智慧結晶,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關鍵的重要舉措。
值得6億農民更欣慰的是,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補齊“三農”短板,繁榮農村經濟,現實農業農村現代化,將成為農村工作“脫貧攻堅”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間節點,其描繪和激發億萬人民對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毫無疑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事業離不開高屋建瓴的戰略謀劃,但更少不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執行力。
在“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如何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如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城鄉一體化?如何盤活農村、農業現有資源、充分激發鄉村內生動力?筆者認為,應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施策指導思想,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及時破解農業與農村發展和農民致富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創新農業、農村發展與扶貧舉措工作方式方法,并將目標、任務與具體措施精確量化到縣、鄉基層責任人來幫扶村組每個農戶,才是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我們應以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舉非常之力,造非常之功,才能把絕對貧困地區全部消除和順利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
翻閱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甘肅渭河縣的光伏產業扶貧、河北淶水縣的旅游扶貧、西藏曲水縣達嗄鄉三有村的易地扶貧搬遷等厚厚的成績答卷,就不難發現全國許多縣、鄉脫貧致富的成功經驗與創新扶貧工作方式方法。對此,按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狠抓落實的責任監督管理體系,嚴格要求縣鄉基層領導干部枕戈待旦、雷厲風行、持續永恒地撲在農村“扶農工作”第一線。以創新農村、農業工作方式,盤活當地農村或貧困地區有利資源,創新產業扶貧政策,鼓勵和激發企業及創新、創業者投身于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讓“輸血功能”轉化為農村與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促進我國農村農業經濟永恒繁榮與發展。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一系列“組合拳”持續發力的之際,更需要廣大基層黨干部和農民朋友一道勠力同心,砥礪奮進地認真貫徹與落實十九大報告指示精神。堅決杜絕不能因“難”就望而卻步,更不能因嚴格要求而采取“數字”脫貧或以“花拳繡腿”的“形式脫貧”。必須以“釘釘子”精神,“下一番繡花功夫”腳踏實地,真抓實干,不折不扣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這一光榮而艱巨的重任,繡出中國美麗富強鄉村。
(作者系國內知名專家、亞洲經營智庫總經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