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這是黨代會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也是繼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之后,黨提出的又一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理念。對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等各個方面和層次的部署。假以時日,必將實實在在惠及農業、農村、農民,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39年,我國農業與各項事業發展同步,取得顯著成就,特別是糧食生產實現12年連增,農民收入增長較快,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等,舉世矚目。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農村出現凋敝,個別農民增收主要來自非農產業,因大批青壯年外出務工,種田主要依靠留守的老人和婦女等。因此,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不僅非常重要、極為必要,而且充分體現了黨始終情系農民、關心“三農”。
事實上,鄉村衰退已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今天,包括發達國家在內,城市和鄉村的差距都在擴大。城鎮化要不斷吸納和解決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進城,農村怎么辦?城鎮化已經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農業現代化如何跟上這個節拍?可以說,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使城鄉之間有更多良性互動已是當務之急。
從實際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正具有這樣的效力。特別是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等于是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而明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農村建設總要求,則讓廣大農民看到希望,無比溫暖,深受鼓舞。
更重要的是,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使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讓城鎮化發展和村鎮化發展更加協調,能夠實現更多的資源雙向流動,形成更好的城鄉良性互動,促使農村跟城市一樣美好,推動城鄉同步邁向現代化。所以,鄉村振興戰略實際上是立體式的、全方位的重大發展戰略,是從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角,把“三農”工作放在了與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
當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要還是保證大宗糧食產品供給充足,也就是報告講到的“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從農產品供給市場看,一直以來,同樣存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讓農產品特別是大宗糧食商品,具有市場競爭力乃至國際競爭力,不僅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基礎,更是重要標志。
這就告訴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任重道遠,不僅需要直面未來誰來種糧的問題,更應不斷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向深入。一方面,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另一方面,也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同時,農村穩定涉及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必須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可以預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村鎮化與城鎮化實現同步,農業現代化趕上工業現代化步伐,必將極大地改變傳統農業、鄉土農村的面貌,真正讓農村成為吸引城里人的地方,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業成為和工業一樣強大的產業。所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不僅讓“三農”看到美好明天,更將為國家現代化帶來深遠影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山西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