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喬壯壯:西部地區鄉村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淺析及規劃應答

[ 作者:喬壯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29 錄入:王惠敏 ]

引言: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現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個重點”。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于安徽小崗村講話中再次提出“要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通過對以上三個重點、三個抓手、三大體系構建的總結可以得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核心與關鍵在于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體系的發展與構建。

我國地域廣闊,地區之間由于發展基礎、稟賦條件、要素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農業發展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農業現代化發展側重點與路徑亦將有所不同。我國西部地區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水平、農業生產體系的發展現狀及農業經營體系的實現程度普遍低于我國整體水平及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水平,探索適合西部地區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發展路徑,對探究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以及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農業現代化的內涵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由落后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了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一種過程,同時,農業現代化又是一種手段,關鍵在于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三大體系的構建。基于此,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點,在于農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的現代化和農業經營體系的現代化。

農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要解決農業資源要素配置和農產品供給效率問題,核心在于提高農業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即基于現代生產要素投入、科學組織方式和高效市場運作,以縱向產業鏈延伸和橫向多部門拓展為支撐架構的有機整體,是一個各產業融合協調、有效銜接、產出高效、競爭力強的綜合產業系統。

農業生產體系的現代化。要解決農業的發展動力和生產效率問題,核心在于促進農業供給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更好適應資源與環境條件,實現可持續發展。即基于先進生產手段和生產技術的有機結合,在資源環境總量一定的前提下達到最大化的利用和保護,在已有生產資源的基礎上達到最優的配置和布局,在滿足市場需求下達到最合理的生產與供給,是從農業生產力、生產供給的角度進行的現代化提升。

農業經營體系的現代化。要解決“誰來種地”和經營效益問題,核心在于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形成有利于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創新與運用的體制機制。即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組織方式、服務模式的有機組合,以擴大經營規模、拓寬經營方式、健全農業服務、創新體制機制為目的,是從農業生產關系、經營銷售的角度進行的現代化提升。

QQ截圖20171129103923.jpg

2、西部地區農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在于農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的現代化和農業經營體系的現代化。基于這三方面,筆者就西部地區農業發展現狀進行梳理,并對農業發展現狀的問題進行相應總結。

2.1 西部地區農業發展現狀

我國西部地區包括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青海、甘肅、新疆、陜西、寧夏、內蒙古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總人口3.5億,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30%左右,土地面積681 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70%。隨著中央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的實施以及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近年來西部地區農業各項發展指標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農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西部地區的農業產業結構通過不斷的自發的調整與轉換呈現出不斷優化的狀態,表現在農民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

QQ截圖20171129104009.jpg

2012-2015年,西部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由6024元增長至9093元,增長50.9%;2015年人均可收入增長比上年增長9.6%,在四大地區中增長最快。與東部地區的相對差距逐漸縮小,2015年東部農民人均純收入比西部高57.2%,比上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但也應注意到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人均收入處于我國最低位置,三年來人均收入增幅在逐漸下降,并趨于穩定趨勢,這說明人均收入增長將面臨增長動力不足的挑戰。(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6)

QQ截圖20171129104037.jpg

第二,農業生產相對加快,村民受教育程度與技能培訓水平較低。在農業生產相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西部地區農村勞動力突出問題是平均受教育年限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只占 0.16%,每萬人中農業科技人員數僅為 5.29 人。

第三,農業經營以重點企業帶動村民為主,農業市場化蓬勃發展。我國目前在模式選擇中龍頭企業帶動型在各類產業化組織總量中占據主導地位。2013 年龍頭企業在各類產業化組織所占比重為 69.5%。專業市場所占比重為 15.7%,中介組織所占比重為 45.6%。新世紀以來,我國西部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興起并蓬勃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加工運銷,一家一戶的小農被納入產業化的經營體系之中。

2.2 西部地區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西部地區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以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為目標下也應看到,西部地區農業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現實的不可忽視的約束與問題。

2.2.1 農業產業體系

(1)資源優勢挖掘不足,村莊農業產業跟風走勢發展雷同,“騰籠換鳥”動輒改動農業產業規劃,缺少長遠規劃意識

人均收入逐年上升且增長幅度較大,說明自發性的產業結構調整正趨于優化狀態。但是自發性的結構調整也帶來村莊發展之間跟風走勢,趨利意識帶來你種啥我也種啥思路,進而“騰籠換鳥”,如拔掉小麥全部種果樹,結果帶來產品供遠大于求,將地域特色人為擦除,表現在歷年來西部多地區農產品滯銷、腐爛等現象。農業產業規劃缺乏長遠規劃意識和對資源的利用挖掘意識。

(2)農業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產業之間關聯不強,產業發展重心缺乏轉型優化的發展思維

農業種植帶來的收入提升幅度逐年下降呈現出農業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局面,而僅僅依靠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無法改變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局面,表現在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村莊農業發展缺乏種植優而轉為加工、服務的思維,缺乏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思維。

2.2.2 農業生產體系

(1)農民技能水平較低,素質有待提高,個體生產效率與整體科技貢獻率較低

西部地區缺乏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高素質農民。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 已成為農業發展主要限制因素。加之,這部分農民不是十分了解現代農業市場的經營與管理,進而影響新知識的吸收和農業科技的推廣以及新型農業經營關系的建立。

村民整體素質較低帶來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低。科技是農業生產的持續推動力,改革開放以來,在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國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農業科研與生產結合不緊密,基礎性研究比較薄弱,創新能力不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低,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 48%,比發達國家低20 個百分點左右”。

(2)耕地保護和生產的不合理與村民缺乏農科知識息息相關

對于西部地區存在的濫墾、濫伐、過牧經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漠化、鹽堿化等現象,盡管經過一系列可持續、生態修復舉措目標已經有所改善,但是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現象并沒有得到完全緩解。如長江、黃河源頭和陜北、寧南等地區農業生態環境破壞現象,不僅對本地區農業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而且也對中下游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在整體資源環境面臨挑戰下,小區域范圍內土地利用也出現侵占耕地、閑置廢置等不合理現象。耕地保護不足、科技不先進、土地利用不合理等現象與村民的整體素質和技能認識息息相關。

2.2.3 農業經營體系

(1)農業經營以政府主導,經營形式單一,村民經營的自發性較差

西部地區區位優勢不高,“老、少、邊、窮、山”區較多,交通較不便利,自然條件又比較惡劣,雖然資源豐富,但對其利用率不高,帶來西部農業處于封閉和半封閉狀態,農業經營環境較差經營規模較小。政府的主導下經營方式活力較低,以重點項目為主的經營方式制約村民創新經營方式的可能性和自發性,集體制、聯產制等經營方式缺乏。

(2)設施建設有待完善,人文環境風氣有待優化,政策制度缺乏創新

西部地區固有的發展基礎薄弱導致仍存在產業服務設施較少,生活服務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此外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失地失業農民的增多與聚集滋生懶散、不務正業等現象帶來人文環境風氣較差,傳統的社會正能量逐漸較少,政策制度創新型不夠,青睞于借鑒發達地區延用制度忽略實際運用中面臨的地域限制與約束條件。

2.2.4 西部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小結

(1)城鄉不對等,城市主導,鄉村本位不被認同

綜上,農業產業發展缺少對資源的利用、村民技能水平較低、農業經營規模小與方式單一等主要問題都是在以往城鄉二元機制發展背景下逐漸堆積形成的。采取城市地位高于鄉村的態度,人力要素、資源要素流向城市,鄉村本位不被認同而被看作是城市發展的附屬。因而在發展中重視城市的做優做強而忽視村莊的基礎提升,表現在忽略村民素質教育提升,忽略農業發展提升,忽略農村經營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構建。

(2)城鄉割裂,信息交流不暢

城鄉割裂的發展現狀現在已經得到部分改善,但是我國的城鄉二元經濟制度由來已久,這種割裂現狀至今還沒有得到解除。體制制度上的差異與經濟發展的差距使得城市與鄉村成為兩個相互獨立的經濟體,相互之間無法形成有機聯系,農村要素在單向流向城市。一方面,資源若是單向流動, 作為收益方的城市,產業將會不斷發展, 另一方作為供給方的鄉村,其農業發展則相對萎縮。另一方面,要素流動本身就是市場機制的一部分,城市鄉村聯系不足要素流動無法形成互動,也就不利于形成合理利用市場機制的局面,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3、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研判

基于以上問題,在歷史發展規律的視角下,結合前人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我國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判斷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把握。

3.1 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將進入以知識在農業中的運用為特征的階段

隨著人類文明與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現代化的內涵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逐漸變化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新的內涵也逐漸充實到農業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中。

第一階段,農業現代化主要表現為機械化和商品化。工業革命的影響率先引起初期的農業現代化,此一時期農業現代化的主要表現為機械化、商品化,并以產出率作為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重心。

第二階段,農業現代化以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生態農業為主要特征。伴隨著技術的提升,農藥、化肥、機械開墾等一系列工業成果的肆意運用帶來土壤結構被破壞、自然生態失衡,因此,在第二階段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可以看作是對上一階段農業現代化帶來弊端的反思。此階段的農業現代化以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生態農業為主要特征,發展重心也由產出率向綜合生態效益傾斜。

第三階段,農業現代化可以看作是知識在農業發展中的運用。新世紀以來,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全球化迅猛發展,全球開始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的作用下,農業現代化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該階段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方式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將更加依賴以信息為基礎的現代科學技術,把知識與信息技術作為農業發展重要的資源和基礎設施,使得農業的發展呈現出科學化、生態化和信息化并重的局面。因此,此階段的農業現代化可以看作是知識在農業發展中的運用。

QQ截圖20171129104115.jpg

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改革開放時期,我國逐漸出臺一系列工業發展戰略、土地制度改革制度、家庭聯產承包制度等戰略制度。這一時期解放了生產力,重視農業現代化、重視以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率,符合現代化的第一階段的特征。

改革開放后,在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傳入我國,并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這也標志著我國由此進入了農業現代化的第二階段。

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指出要貫徹新型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報告中提出當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預示著我國當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將進入到第三階段,即以知識在農業發展中的運用為特征的階段,即以科學化、生態化、信息化并重發展的農業現代化。

3.2  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應建立符合時代特征與地域特征的發展路徑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重點是隨著所處空間的變化也在逐漸變化,隨著國家、地域的不同,農業現代化的約束也將不同。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域中,農業現代化也有著不同的約束條件,有的側重于科學技術因素,有的側重于制度因素,有的側重于現代人力資本因素。在我國,地域空間分布廣闊,東、中、西部以及東北地區在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發展上都存在一定差異,不同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也同樣存在約束條件與側重點的不同。

西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版圖”中相對落后區域,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協調和“三農”發展一直是我國制度安排與關注焦點。在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政策交叉聯動下各類要素資源涌聚西部,農業現代化發展成效顯著;同時,由于發展基礎、稟賦條件、要素結構的差異,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及其實現程度普遍低于中國整體及沿海水平。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在國際視角“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在農業現代化進入第三階段的發展指引下,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將不是完全復制沿海發達地區沿用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而是以科學化、生態化、信息化為指引,以立足資源優勢和打造地域特色為導向,以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構建為目標的發展路徑。

4、西部地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路徑

4.1 城鄉融合,促進城鄉要素互動,從農業資源單向流動向城鄉等值知識反哺農業轉變

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徑首先要著眼于城鄉互動和要素互動角度,樹立城鄉融合發展理念,以知識反哺農業并在農業發展中得以運用為目標。轉變西部地區由于城鄉不對等、鄉村本體地位不被認同而帶來的農業資源單向流向城市的局面,以“城鄉等值”的發展態度促進城鄉之間要素互動。緊追創新發展理念,以知識在農業中的運用為抓手,積極利用城市科技研發技術,增加城市對鄉村的信息、技術要素互動,實現知識反哺農業的轉變,構建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

4.2 因地制宜,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從農業產業體系調整向體系轉型優化轉變

農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發展路徑中著眼于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和地域特色塑造角度,樹立因地制宜、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的發展理念,以農業產業轉型優化為目標。轉變西部地區以往動輒“騰籠換鳥”調整農業產業種植、加工的思路,以“護籠養鳥”的發展思路對現有農業產業體系轉型優化。梳理優勢農業發展資源,合理配置優勢農業資源要素進而優化現有產業布局,加強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實現“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的產業轉型之路,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

4.3 以民為本,秉持“科教興農”思路,從農業生產體系結構性調整向整體創新能力提升轉變

農業生產體系的現代化發展路徑中著眼于創新農業生產力與農業供給角度,以自然生產資源、科學技術、村民為切入點,以農業生產體系整體的創新能力提升為目標。轉變西部地區以往對自然生產資源的利用結構進行調整的思維,以農民發展作為本位,平衡城鄉農業科學技術知識結構,以科學技術武裝農民,提升村民技能水平。以科學技術轉化帶動村民的技能提升進而提升整體創新能力,實現農業生產體系由結構性調整向整體的創新能力提升轉變,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路徑。

4.4 循序漸進,推動內生動力形成,農業經營體系從政府抓重點項目向抓經營環境生成轉變

農業經營體系的現代化發展路徑中著眼于拓寬農業生產關系與擴大經營規模角度,以市場導向、政策創新、人文環境營造、服務設施支撐為切入點,以農業產業經營體系環境的生成為目標。轉變西部地區由于政府管控過度、嚴把重大重點項目審批關而忽略市場規律,帶來生產經營關系單一、經營規模發展帶有局限性的局面。在尊重循序漸進的市場規律的前提下,以彈性、公平、法治的政策作為保障,以特色、誠信、自信的人文空間作為承載,以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設施作為支撐,通過三方面的共同發力生成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產業經營環境。促使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實現村莊內生動力支撐的經營體系與經營環境,構建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

5、西部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下的規劃應答

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樹立規劃引領、規劃先行的意識。為實現上文中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的四個轉變,筆者對西部地區鄉村規劃作出以下思考。

5.1 農業資源單向流動向城鄉等值知識反哺農業轉變下的規劃應答

村莊是農業發展的載體,實現城鄉等值、知識反哺農業的發展路徑應以圍繞反哺哪些村莊、怎么反哺兩個方面進行規劃應答。

村莊發展目標與戰略層面規劃應以解決反哺哪些村莊這個問題為重點。村莊發展中首先要建立城鄉等值的態度,在區位、交通、歷史、文化及現狀發展基礎等條件指引下,構建鄉村職能體系規劃,以分級、分類的分析方法總結村莊類型確定村莊發展方向,形成錯位發展的村莊產業布局和穩定發展的村莊空間結構,進而依據分析結果選取相應村莊進行知識反哺。如依照產業類型分為農業種植型村莊、加工型村莊與集市服務型村莊,對種植型村莊進行農科知識反哺、對加工型村莊進行工科知識反哺等。

村莊空間規劃層面以解決知識怎么反哺村莊這個問題為重點。第一,以城鄉要素互動為目標,將農業物資、人口資源單向流入城市局面改為城鄉交通流、物資流、信息流等雙向互動。第二,以基礎設施聯系作為支撐,首先是以道路聯系城鄉為基礎,其次完善相應基礎設施。需要提出的一點是,要將知識、信息作為基礎設施聯系的一部分,重視網絡與信息化設施的完善,平衡網絡與教育、培訓資源的分配,促進知識、信息在城鄉之間的流動。

5.2 農業產業體系調整向體系轉型優化轉變下的規劃應答

農業產業是帶動村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建立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路徑應從農業產業怎么轉型、怎么優化兩個方面進行規劃應答。

村莊發展層面規劃應以解決農業產業如何轉型這一問題。在產業發展規劃中建立轉型而不是調整的發展思路。轉型側重于現有農業產業鏈前后兩端的延伸,調整則意味著對現有產業資源的更替。要因地制宜做強村莊第一產業、基于村莊第一產業擇優發展第二產業,并聯動發展第三產業,以科學組織方式和高效市場運作建立一個“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綜合產業系統。

村莊空間層面規劃應以解決農業產業如何優化這一問題。第一,村域層面要選擇更廣闊范圍內區域視角進行規劃,在區域范圍內選定資源優勢,進而進行城鄉資源的統一配置,解決現有資源發展困境。第二,村莊層面要從村民生活、村民生產、游客旅游角度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村民生活角度注重人地關系與耕地半徑,村民生產角度注重農業種植與加工用地之間的經濟效應,游客旅游角度注重農業產業的可持續與綜合生態效益。

5.3 農業生產體系結構性調整向體系創新能力提升轉變下的規劃應答

生產是農業的根本,建立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的發展路徑應從體系內誰的創新能力需要提升和怎么提升兩個方面進行規劃應答。

對于誰的創新能力需要提升這一問題,則要從農業生產體系本身來看。顧名思義,農業生產是從農業生產力、生產供給角度出發的概念,提升農業生產體系的創新能力即是提升農業勞動者與農業生產資料的創新能力,加之創新的重點在于意識和能動性,因而農業生產體系創新能力的提升即是村民的創新能力的提升。

對于創新能力怎么提升這一問題,則要在村莊發展規劃和空間規劃中著力解決。村莊發展規劃中注重城市高地的創新引領作用,抓住城市所具有的科技優勢與知識優勢,利用村莊廣闊的田地資源,構建村莊知識、技術孵化器,促進村莊在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與城市達成互動,帶動科技與知識流入鄉村,并轉化成村民所能掌握的技術技能。在空間規劃層面則要配套相應空間以承載村莊孵化器,不同的技術孵化器對空間需求不同。以村莊農業科技技術孵化器為例,從村民與農科專家使用角度細化相應功能,涵蓋農科技能培訓、農科實驗室、育苗培育和實驗田四大功能,在村莊規劃中針對以上功能需要進而規劃相應布局與空間設計,如下圖所示。

QQ截圖20171129104209.jpg

QQ截圖20171129104221.jpg

QQ截圖20171129104228.jpg

5.4 農業經營體系從政府抓重點項目向抓經營環境生成轉變下的規劃應答

經營多樣化是農業市場活力的保障,建立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的發展路徑應從建立什么樣的經營環境和怎么建立兩個角度進行規劃應答。

對于建立什么樣的經營環境問題,應從村莊空間規劃層面予以解決。上文提出,現代化的農業經營環境應從政策、環境、設施三方面進行建設,村莊空間規劃層面應重點解決環境、設施兩個方面的問題,村莊規劃實施保障層面則要重點解決政策方面怎么建設的問題。

第一,農業經營環境建設方面,從村莊人文空間營造入手,塑造誠信、自信的人文環境與具有村莊特色的空間環境。注重延續鄉村空間格局特色,注重梳理村莊記憶空間并加以保留傳承,注重置入村莊文化符號與傳統營建記憶符號,在此基礎上,以誠信、質樸的農業經營風氣帶動村民積極性,帶動鄉風文明,帶動人文環境建設。

第二,農業經營設施建設方面,重點在于村莊層面的產業服務設施配置與生活服務設施完善。產業服務設施上完善農業生產路網,優化生活道路環境,規劃游覽路線,以服務半徑為依據增設村莊孵化器,已有產業服務設施需引入信息化、網絡化的數據平臺;生活服務設施上,以均衡配置為原則,在現有村民生活中心的基礎上置入村莊文化閱覽室、村民知識培訓、村莊小書屋等功能,增設并優化現有環衛設施環境,增設公共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培養現代化農業經營理念與生活方式。

第三,政策環境建設方面,在村莊規劃實施保障中建立以法治、公平、誠信為核心的制度政策,農業生產經營上建立村民人人均可參與的技術培訓制度,農業產業經營上建立“政府、企業、集體、農戶”四方多元組合的合作方式。此外,對涉及到的村宅空間更新營造上,還可建立“典型戶示范+村民自主更新”等多方面具有彈性與創新性的制度支持。

結語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徑,要以實現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現代化為重點。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對農業現代化發展脈絡的梳理,結合前人研究總結出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律呈現出三個階段,其特征表現分別為由機械化到生態化再到信息化。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符合其發展規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進入第一階段,以機械化、產出率為特征。到中共十五大將可持續發展列入國家發展戰略,我國進入第二階段,以可持續、注重綜合生態效益為特征。再到中共十九大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提出,預示著我國將邁入第三階段,以信息化為特征的農業現代化,此階段發展重點在于將知識運用在農業發展中。

因此,西部地區應立足區域資源,針對現狀問題,通過城鄉融合的發展理念進行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的構建。在農業現代化總體進程中,促進城鄉要素互動,從農業資源單向流動向城鄉等值知識反哺農業轉變,構建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在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中,因地制宜,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實現農業產業體系由調整向轉型優化的轉變,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農業生產現代化進程中,以民為本,秉持“科教興農”思路,完成農業生產體系由結構性調整向整體的創新能力提升轉變,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在農業經營現代化進程中,循序漸進,推動內生動力形成,完成政府從抓重點項目向抓農業產業經營體系環境的生成轉變,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基于以上西部地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四個發展轉變,延伸出在西部地區鄉村規劃編制中亟待解決的規劃問題,進而從鄉村規劃體系中的戰略目標層面、空間規劃層面、實施保障層面進行策略思考與規劃應答。

參考文獻:略

   【注】文章為作者參與項目《陜西省楊陵區斜王上示范村美麗鄉村規劃(2017-2025)》的總結與思考。項目指導老師:段德罡  蔡忠原  王瑾;項目組成員:喬壯壯 沈蕊 熊澤嵩 李捷揚及北斗工作室小伙伴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斗城鄉規劃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AV | 日本一区喷水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无线码在线 | 五十六十老熟女中文字幕免费 | 天天看国产在线手机观看 | 亚洲bt欧美bt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