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一村一品”如何釋放鄉村致富能量?

[ 作者:胡然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11 錄入:吳玲香 ]

“一村一品”最早是由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于1979年倡導發起的,其理念是引導農村居民找到本地的閃光點,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生產具有本地特色、令人感到自豪的產品,并使這些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1983年8月平松守彥先生在上海發表“一村一品”演講之后,“一村一品”逐步在我國發展起來。三十多年來,“一村一品”對搞活農業和農村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貢獻。

平泉市是河北省北部一個典型的山區縣,近年來通過推進“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風生水起,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收入明顯提高,今年有望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當地“一村一品”發展有何可取之處?“一村一品”推進過程中有哪些新的變化?一起到平泉看看吧!

平泉,因清朝康熙帝北巡時見平地涌泉興贊“圣地平泉”而得名。

平泉有泉,但更多的是山。地處承德向東過五烈嶺第八條大的自然溝川,平泉古名“八溝”。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山區農業長期以來是平泉市的主導產業,但由于規模小、效益低,貧困曾是這里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一戴就是三十余年。

可喜的是,近年來,平泉跑出了脫貧“加速度”,今年“摘帽”有望。

2018年4月,河北省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河北省11個國定貧困縣(市)和14個省定貧困縣(區)擬退出貧困縣進行了公示,平泉榜上有名。經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驗收檢查評估,平泉市已經達到了貧困縣退出標準,擬按程序報國家審批,退出貧困縣序列。

平泉的脫貧能量從何而來?平泉市市長曹佐金說:“脫貧的背后是產業支撐。多年來,我們正是按照‘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食用菌、設施菜、林果等特色富民產業,讓廣大農民鼓起了‘錢袋子’。”

“一村一品”的能量有多大?幾個數字著實亮眼。據統計,目前,平泉市“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193個,占全部行政村的81%;70個貧困村發展成“一村一品”專業村,占全市貧困村的83.3%。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計實現84個貧困村出列、30456人穩定脫貧,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835元增加到5522元,將近翻一番。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招鮮,吃遍天,一村一業、一鄉一品,農民就會受益于此。”“一村一品”如何成為農民擺脫貧困的有力武器?如何助力貧困地區實現農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近日,記者帶著疑問走進平泉。

如何選擇產業?

——因地制宜,放眼長遠

“物以稀為貴”是常識,但在各地實踐中,農業產業“一窩蜂”、“一哄而上”的現象并不罕見。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卻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鄉村產業興旺的第一步——選擇產業并不是一件易事。

平泉市地處朝陽干旱區,常年平均降水量僅517毫米,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與設施性缺水并存的貧水縣。在傳統種植業“靠天收”的局面下,“十年九旱”的自然條件對農民增收的嚴重影響可想而知。

結合當地資源稟賦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平泉市經過充分調研,確定了“山頂生態蓋帽、山中果樹纏腰、平地菌菜唱主調”的立體發展思路,實施“一主兩輔”“遠近結合”產業發展戰略,即以食用菌產業為主,以設施菜、林果產業為輔;近抓食用菌、設施菜等短、平、快產業,遠抓周期長的林果產業,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平泉市林地面積達259萬畝,其中最適合食用菌生產的刺槐林有55萬畝,再加上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宜發展錯季食用菌生產。如今,平泉已建成食用菌專業鄉鎮11個、專業村100多個,食用菌基地面積達到6萬畝,年產量56萬噸,年產值58億元,從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600元,來自食用菌產業的收入占全市農民收入的46%。食用菌產業,無可爭議地成為平泉農民受益最多、扶貧效果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特色產業。

地處“通衢遼蒙、燕趙門楣”,平泉利用良好的區位優勢將設施菜產業也做出了名堂。目前,平泉設施菜年產量達120萬噸、產值36億元,蔬菜專業鄉鎮5個、專業村70個,帶動種植專業戶3萬余戶,產品遠銷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俗話說“靠山吃山”,但平泉沒有止步于此——吃了“資源飯”,更要吃“生態飯”。平泉素有“中國山杏之鄉”美譽,山杏種植面積67萬畝。近年來,平泉一方面將山杏基地建設與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結合,優質山杏林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深耕產業生態鏈,形成了“杏花-杏仁-杏核-杏仁油-活性炭-發電-有機肥”的山杏產業循環經濟鏈,將一顆小小山杏“吃干榨凈”,實現了生態效益最大化。

如何推動發展?

——制度供給,模式創新

資源是靜態的,產業發展卻是動態的。只有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將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才能實現特色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平泉“一村一品”發展是如何實現這兩個轉化的呢?記者發現,制度供給、科技支撐、模式創新是其成功的關鍵。

為突破資金瓶頸,平泉市一方面整合涉農資金扶持產業發展,市財政每年拿出6000多萬元資金,支持基地建設、科研攻關、品牌推廣等;另一方面,搭建“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平臺,累計撬動金融資金近7億元,帶動貧困戶7830戶,有效破解了產業發展融資難題。

為強化科技支撐,平泉市先后與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10余家科研院校深入合作,引進農業高端人才122人,建設李玉院士工作站、河北省平泉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7家,有力破除了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障礙。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如何將產業效益惠及人民群眾,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機制問題。

在位于平泉市臥龍鎮沙坨子村的綠河食用菌產業園區內,記者見到了51歲的王占成。因為腦出血后遺癥,他的右手喪失了勞動能力,但從2016年承包了一個香菇大棚后已經收入10萬多元,“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還能掙這么多錢。”

做夢也沒想到的好事,卻在平泉實實在在地發生,而這得益于當地創新實施的“零投入生產、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的“三零”產業扶貧模式。想種蘑菇沒本錢?園區先賒菌棒,并無償提供菌棚及配套設備,農戶可以“零成本”開展蘑菇種植。發展產業怕風險?技術有專人指導,銷售由企業負責,貧困戶只負責通風、澆水等簡單管理工作。故土難離怎么辦?把園區建在老百姓家門口,貧困戶“守家在地”就能掙錢。

“三零”模式針對貧困戶普遍存在的沒資金、沒技術、沒膽量等問題對癥下藥,既破除了貧困戶投身產業脫貧的重重障礙,又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實現了高質量脫貧。目前,平泉市已建設百畝以上“三零”產業精準脫貧園區100多個,直接吸納8000多戶貧困戶入駐園區,實現戶均年增收4萬元以上。

如何面向未來?

——產業融合,蓄力前行

在平泉市小寺溝鎮河溝子村占地2500余畝的有機果品基地,記者看到矮化密植的蘋果樹之間盛開著茂密的二月蘭。正在思忖是否果園疏于管理,只聽尚澤果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宇明介紹,果樹周圍種植二月蘭是一種生物防治措施,不但可以趨避害蟲,還能吸引蜜蜂授粉,同時二月蘭食藥兼用,扮靚果園之余還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平泉海撥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污染,從自然條件來說,較為適宜栽種有機抗寒蘋果。但平泉并非我國蘋果傳統產區,發展蘋果產業有什么獨特之處嗎?“我們不走普通的路子。”張宇明說,河溝子村發展蘋果產業,目標不僅限于種蘋果、賣蘋果。基地生產的有機蘋果瞄準的是高端市場,而建成的蘋果矮化密植示范園和新品種果品苗木繁育基地,將通過加盟園區的方式,進行種植技術和經營模式的推廣,帶動周邊鄉鎮建成冀北地區最大的高品質蘋果產業帶。

產業發展模式謀求創新,扶貧模式也在探索。河溝子村林果產業“一地生四金”的扶貧模式——流轉土地得租金、園區務工得薪金、扶貧資金入股得股金、村集體資產入股得現金——兩年內已帶動農戶192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470元。

隨著“一村一品”持續推進,平泉的農業產業發展正在逐漸告別過去——一產多、二三產少、原料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模式單一、品種落后的局面,鄉村產業振興的面貌更加多元。

2016年,七溝鎮圣佛廟村的歐李小鎮揭牌。歐李小鎮引進龍頭企業發展歐李產業基地6萬畝,其中荒山占地5萬畝。利用歐李耐寒、耐旱、耐貧瘠、固土能力強等特點,對荒山進行生態修復,并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改民居成民宿,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進補”的生態旅游園區。此外,歐李小鎮內建設了科研園區、孵化基地園區、歐李種植園區、中草藥種植園區、家庭農場示范園區、畜牧養殖園區、工業園區、貿易物流園區等八大園區,“我們未來要實現村莊美、農民富、產業興、環境優,打造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一村一品’專業村。”基地負責人王寶林告訴記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微信公眾號)2018-06-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无卡 | 先锋亚洲国产AV | 亚洲AⅤ午夜精品福利一区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五月天婷婷在线亚洲综合一页 | 日本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