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目前已經成為振興農村經濟的重要發展模式之一, 對其進行產業化經營發展是促進農業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基于對當前我國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的調研, 分析“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問題的原因, 針對性地提出完善我國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策略和建議。在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認為, 我國農村地區農產品加工企業應加強對本地區區位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調查, 推出優勢產業產品。各級政府應創新投融資機制, 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健全“一村一品”農業產業鏈的利益聯結機制,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 提供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支持, 從而促進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發展。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 我國的農業主要依靠人力、牲畜和自然資源來推動發展。新時期以來, 隨著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和革新, 農業不斷朝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產業化的發展趨勢也愈加明顯。在過去, 農業發展都是粗放經營, 當前, 農業正由原料生產邁向食品業的發展, 行業化的發展趨勢也更加明朗。我國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 雖然取得了諸多成就,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依然落后。原因在于地方農業產業化的基礎過于薄弱, 農民產業化觀念意識不強。因此, 2000年以來, 中央政府不斷提出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提出“一村一品”的農業發展戰略。實踐表明,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 要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村一品”戰略是卓有成效的發展方式, 同時, “一村一品”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提升國民素質和進一步完善農村發展經營體制來說,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一村一品”的內涵及特征
“一村一品”由日本農業專家平松守彥先生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 隨后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傳入我國。關于“一村一品”的內涵目前國內外有如下幾種定義。
平松守彥認為, 所謂“一村一品”, 就是說一個農村, 要想辦法挖掘出或者創新出一個適應于本村形態和發展的產品或者項目, 這個產品或項目可以是農業形態的產品, 也可以是文化產品, 又或者是旅游項目, 總之, 只要是能夠促進本村經濟發展的產品和項目, 都可以重點推進, 重點培育, 以期成為本村的發展名片。平村守彥認為, 要想促進和發展地方經濟, 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實際, 著眼于本地區的資源和形式, 找準定位, 發展好本村經濟[1]。
吳林風等認為, “一村一品”就是圍繞所在農村, 根據本地實際, 充分利用當地所有資源, 著力提升產品形態和特色, 打造一個優勢明顯、品質上乘、特色顯著的農產品, 以期促進和發展本地經濟[2]。
本文認為“一村一品”簡單地講就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有一個特色的產品, 這一產品是以農民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 根據市場需求, 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區位和自然人文等優勢而打造的有特色、價值高、影響力大的產品。通過推進其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建設, 使其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 最終達到增加農民收入, 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目的。
在當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中, 農業產業化是一個重要且有效的發展途徑, 對于革新我國傳統農業發展形勢、農業市場化的需要, 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 同時也是促進農業產業化形成和發展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支撐。有關“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條件和特征如下。
第一, “一村”指的是一個區劃范圍內, 擁有較多相同特征或條件的一個村或者幾個村, 乃至是一個鄉或者是一個縣, 它們都有著較多相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或者人力資源, 又或者是擁有一個相同的可發展產品。
第二, “一品”指的是一個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和可形成規模發展的產品, 或者是能夠在規劃發展的前提下, 滿足市場需求和集約化發展能力的產品。
第三, 在“一品”方面, 要具備一定的地域符號特征, 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受市場歡迎。此外, 還必須能夠吸引和帶動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其中, 能夠在新型農民的經營和管理下, 不斷提升產品的本值和附加值。
第四, “一品”必須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 能夠適應當前的市場競爭, 能夠在長遠的市場發展中不斷優化和調整自己, 成為市場競爭中的有力產品。因此在踐行“一村一品”發展中, 必須從深處、細微處下功夫, 不斷打磨, 精心設計和規劃, 不斷吸引龍頭企業、小微企業和中介組織, 積極參與到農業品牌的開發和建設中, 以期能夠切實為農民帶來財富、為產業升級提供幫助[3]。
二、我國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 “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在我國農村地區發展態勢良好, 蓬勃向上, 它是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有效途徑, 是培養現代化新型農民的重要推動力, 是改革農村經營體制的重要方式, 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一村一品”產業化的規模較小, 集中度低
我國已開展“一村一品”模式的鄉鎮地區, 雖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形成了專業化產業的鄉鎮、村和戶, 但是立足實際來看, 距離“一村一品”的發展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 比如發展規模上、區域集中程度上等, 都尚未達到現代農業發展的標準和要求。如何提升產業化的規模和集約程度, 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 缺乏強有力的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的龍頭企業, 農產品轉化增值力差
在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中, 要想確保產業化經營成效和農民利潤收入, 就必須加強農業企業的規模和實力, 只有依靠企業的能力和實力, 才能帶動和促進產業生產經營和農民增收。但是縱觀我國當前實施“一村一品”模式的鄉鎮, 還存在較多不足, 尤其是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 競爭力弱, 難以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比如, 筆者在對多家農村地區農產品加工企業調研過程中發現, 當前農村地區農業加工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表現為:全國農產品市場消費低迷, 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市場的消費能力下降, 導致農產品市場需求下降, 同時海外農產品市場也不景氣, 在市場內需和外銷雙雙疲軟的影響下, 企業生產訂單持續萎縮, 勢必會影響到原料的供應, 進而影響到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位于我國安徽省的廣德縣, 較長時期以來, 農產品資源尤其是水生蔬菜都是本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依靠, 而且還建成了安徽地區最大的水生蔬菜批發市場。但因為銷售渠道的不暢, 在蔬菜的集中豐收季, 仍會造成大量蔬菜和農產品的積壓和滯銷, 蔬菜腐爛, 農民賣不出去, 獲利減少, 經濟發展受阻。假如當地規劃建設可以容納滯銷蔬菜存儲的保鮮和冷藏設備, 等到淡季時節再分批銷售, 那么類似的蔬菜腐爛的現象就會大量減少甚至消除。此外, 還應大力發展產業鏈條, 著力建設成規模的水生蔬菜加工企業, 以切實提升加工能力和生產能力。就目前而言,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 所受到的最大阻力就是行業龍頭企業的缺少和參與程度低。
(三) 農民與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的違約情況較多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在“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中, 農民與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的利益聯結方式是合同契約方式。然而, 根據調查發現, 目前農民與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的違約情況較多。在市場經濟中, 利益是追求的對象, 無論農戶還是企業, 在面對經濟利益的紛爭上, 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取最大利益。比如說,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上, 作為原料供應者的農戶, 希望農產品收購價格能夠持續提升, 以賺取更多的利潤;而企業加工主又希望降低收購成本, 增加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 從這方面來說, 農戶和企業本身就是一對天然的利益矛盾體, 在市場關系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博弈。雖然在當季收購中, 農戶和企業都簽訂有協議, 但是如果市場行情發生改變, 農戶和企業主都有產生違約的可能性, 以便自己都能夠獲取最大利益。因此, 為了進一步降低違約風險, 應當進一步完善機制體制, 建立健全保障履約體系, 以切實維護農戶和企業的利益, 進一步增強合作伙伴關系, 從而助推農業產業化建設得更好、更快[4]。
(四) 農民專業合作社未發揮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支持作用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 通過提供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來實現成員互助目的的組織, 具有較強的經濟互助性, 擁有一定組織架構, 成員享有一定權利, 同時負有一定責任。因此, 從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性質和作用來看, 它有助于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5]。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擴大農民的合作區域。近幾年很多農民突破村莊地域障礙, 跨鄉、鎮、縣、市組成農民專業合作社。二是方便農民聯系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圍繞行業建立, 也可以由村黨支部牽頭組織創辦, 還可以由農業企業牽頭, 純種植農民組成。三是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然而, 從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所起的作用來看, 其并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我國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綜上,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規模較小, 缺乏強有力的農產品加工轉化的龍頭企業, 農民與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并沒有建立有效的利益共同體。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未做好調研與規劃工作, 缺乏對市場需求的分析
目前我國許多農村地區“一村一品”產業化的規模較小和集中度低的問題, 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由于這些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調研與規劃工作不到位, 缺乏對市場需求的分析。這些地區在開展“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時, 未認真研究本地資源優勢、區位特點, 僅僅盲目地模仿與借鑒國內外發展的成功經驗。因為“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沒有任何一種通用模式, 所以選擇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時要充分調研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條件。每一種成功的“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都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改變, 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總結而形成的。此外, 集中度低的問題往往是由于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沒有做好對市場需求的分析, 沒有找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市場切入點。
(二) 農村地區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難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自身實力弱、規模較小, 缺乏強有力的龍頭企業。除了市場等客觀因素之外,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難也是導致其難以進一步擴大發展的重要因素。新時期以來, 農業機械技術發展迅猛, 農業科學技術也更加先進, 農業生產也由原來的依靠人力、牲畜和自然資源轉向依靠技術、資本等方面發展。因此, 要想快速推動農村地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 就必須著力拓展農村地區的融資渠道, 發揮農村商業銀行的優勢作用, 大力引導相關企業支持和助推農村、農業的發展。歸根結底, 也就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制建設, 積極解決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融資難等問題, 切實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6]。
(三) 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
農民與農產品加工企業違約情況較多是由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導致的。在當前的利益分配機制中, 各方利益尚未達成統一, 各方在利益面前還是不斷博弈, 相互掣肘, 分散了發展的精力。在“一村一品”的發展過程中, 利益分配機制是主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和核心, 是解決各方掣肘、促進各方合作的有效機制, 也是幫助和引導各方精誠合作的基石。但是在當前發展階段中, 利益分配機制尚處于探索創建的階段, 既沒有完善的機制體制, 也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雖然農業產業化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規模和標準, 農戶也取得了利潤增收, 但是從現實來看, 農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仍然不均, 企業仍處于主導的強勢地位, 農戶處于弱勢, 這就給利益博弈埋下了隱患。與企業相比, 在信息、技術等的獲取方面, 農戶處于絕對的劣勢, 因此, 當博弈發生后, 農戶的權益就很難不被侵犯[7]。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一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 農產品相對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銷售困難的實際難題仍沒有得到解決, 農戶獲得收入來源的渠道仍舊十分單一, 因此, 在農戶看來, 如何解決銷路問題, 仍然是重中之重。而積極引入龍頭企業, 采取保價收購的方式, 不僅有效排解了農戶的憂慮和擔心, 而且也幫助了農戶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 即使農產品增值后的紅利沒有使農戶得到共享, 但是農民仍然愿意接受這種低風險的合作方式。二是對于地方政府來說, 如何促進工業農業發展、保障GDP增長、進一步提升企業效益和社會產值, 才是關注的主要問題, 因此在保護農戶權益方面, 當前各級政府所做的遠遠不夠。
(四)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滯后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未發揮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支持作用, 這是因為當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 摸著石頭過河是當前發展階段的生動寫照。當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專業人才欠缺。人才競爭是行業競爭的本質。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中亦是如此。但是現實中, 很少合作社擁有專業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 大多都是身兼多職, 且缺少必要的專業知識, 因此, 人才的稀缺極大地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二是信息渠道不暢。信息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 當前的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 很大程度上就要歸功于信息流通的順暢。由于農民合作社不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和人才實力, 所以在發展中, 對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較弱,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壯大和發展。三是社員團結意識不強。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時間短、專業人才欠缺、發展方向和目標模糊等問題突出, 因此社員之間的團結意識不強, 過于關注自我利益而不是合作社利益。此外, 由于合作社的規模小, 所以在訂單農業的發展模式中, 存在難以兌現的風險[8]。此外, 還有社員的忠誠敬業問題、誠信問題以及市場行情波動等問題也會影響到社員的團結意識。
四、完善我國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策略和建議
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對于未來我國農村地區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 我們必須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來完善“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
(一) 加強對本地區區位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調查, 推進產業產品的集聚和集中
針對我國許多農村地區在開展“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未做好調研與規劃工作, 缺乏對市場需求的分析的問題, 各政府應引導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強對本地區區位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調查, 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推出優勢產業產品。
第一, 農產品加工企業需要通過對本地區農業條件的調研, 了解本地區的農業區位優勢, 有選擇性地發展自己的農業品牌, 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和產品。
第二, 加強對市場需求的調查。在加強對本地區區位優勢調查的基礎上, 農產品加工企業還需要做好對國內農產品市場需求的調查, 了解目前國內農產品市場需求的趨勢, 打好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第三, 推進產業產品的集聚和集中。針對目前農村地區“一村一品”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 政府部門應引導農業加工企業通過開展集中連片的專業化生產,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轉讓、互換、出租、股份合作等管理機制, 發揮專業大戶和專業村的示范帶動作用, 推動土地、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向發展“一村一品”集聚和集中, 逐步形成一批主導產品突出、經營規模適度、經濟效益顯著的優勢產業帶。
第四, 抓好產業產品競爭力提升。要依托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引進、研發和推廣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 開發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產業鏈條長、增值水平高、符合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要求的產業和產品, 提高“一村一品”的資源利用率、商品率、加工轉化率和市場占有率。
(二) 創新投融資機制, 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在“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過程中, 龍頭企業是連接農民與市場的中間鏈條, 是帶動農民有序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因此, 龍頭企業的培育、扶持、壯大在“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地位。由于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缺乏強有力的“一村一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應通過創新投融資機制來解決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扶持龍頭企業。具體來說, 我們要進一步引導和建立政府扶持政策, 進一步完善農民籌資投勞、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 進一步鼓勵融資機制的創新和發展。
第一, 政府要積極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 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當前, 政府除了要進一步落實好中央各項惠農政策和補助外, 還要積極立足本地實際, 制定有效政策和措施, 幫助和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 為科技示范場等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制定服務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資金政策和發展政策, 有能力的地方還應設立專項的“一村一品”發展資金, 一方面幫助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引導銀行資金介入, 切實緩解發展資金困局。
第二, 引導和鼓勵融資機制的創新和發展。當前, 我國各級政府應當進一步發揮各級金融機構、銀行在“一村一品”發展中的作用和功能, 尤其是各地區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等農村銀行。此外, 各地區的政府還應引導建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 以滿足“一村一品”發展中對小額資金的需求, 為企業和農戶發展解決燃眉之急。對于農民自建的資金互助組織或者信用合作組織, 政府應當區別面對, 避免“一刀切”地貼上“非法集資”的標簽, 要引導他們走法定程序, 開展法律允許范圍內的業務, 同時實施稅費和手續費優惠等。對于地區資信良好的小額貸款公司, 銀監會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 幫助和壯大小額貸款機構的發展, 比如給予優惠政策, 準許資金注入等來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9]。
第三, 構建和完善多元投資機制。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 地方政府要敢于創新, 立足實際, 積極調動和激發各個群體的參與激情和活力, 積極探索生產要素入股的可行性, 準許農民、企業以及地區組織在各方自愿的情況下, 建立資金和金融互助組織, 以切實構建和完善多元投入機制, 幫助和促進“一村一品”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壯大[10]。
(三) 健全“一村一品”農業產業鏈的利益聯結機制
針對目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應根據“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所具有的“龍型”產業鏈特點來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在農業產業經營的利益分配中, 所涉及的主體通常超過一個。因此, 做好各個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 統一各方利益, 構建利益共同體, 是促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關鍵。在當前發展中, 政府部門要做好引導和規劃, 深入行業進行調研和總結, 切實圍繞龍頭企業和主導產業, 建立有助于構建和完善農業產業鏈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為行業龍頭企業提供必要支持, 進一步引導和拓展產業鏈條, 積極為農戶和企業之間構建穩定、穩固的合作關系牽線搭橋, 使農戶和企業之間建立共同的利益關系, 幫助兩者實現發展, 從而真正促進“一村一品”的發展。在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中, 機制本身既可以是松散的, 也可以是緊密的, 只要是利于信息交流、利于合作發展、利于風險共擔、利于共贏的聯結機制就是好機制。總的來說就是兩種類型:一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利益聯結機制;二是建立以合同和契約為基礎的利益共同體。只要企業和農戶之間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確立了風險和利益共存的共同體, 才能在根本上為“一村一品”的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
(四)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 提供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支持作用
對于目前農村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滯后, 無法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有效支持的問題, 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難題, 具體來說, 一是建立完善的培育模式。各地區要根據當地實際, 引導和完善多種產業化并存的發展模式, 加強培育專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二是構建完善的培訓和進修體系。人才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前途,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 專業化的人才更是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11]。因此, 在“一村一品”發展中, 地方政府和專業合作社要切實做好人才的培養和進修工作, 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定期舉辦技能培訓班, 積極開辦職業教育學校和農村成人教育學校等;三是積極挖掘和開拓各級市場。只有建立了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 才能在市場中處于競爭優勢。當然,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產品質量, 樹立品牌意識, 依據市場導向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 同時, 還必須做好營銷工作和廣告宣傳, 擴大產品在市場中的所占份額;四是構建利益聯結機制, 建立利益共同體。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中, 要把農戶放于主人翁的位置上, 鼓勵和引導農戶積極參與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 將自有土地和資金集聚起來, 以發揮更大的效用。與此同時, 在“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中, 要切實提高農戶和企業主之間的合同意識, 遵守雙方各自明確的責任和義務, 以共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建設和發展。
綜上所述, “一村一品”目前已經成為振興農村經濟的重要發展模式之一, 對其進行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一村一品”產業化的規模較小, 集中度低, 缺乏強有力的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的龍頭企業, 農產品轉化增值力差, 農民與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的違約情況較多, 農民專業合作社未發揮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支持作用, 這些問題是由于未做好調研與規劃工作, 缺乏對市場需求的分析, 農村地區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難, 農民與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滯后。因此, 我國農村地區農產品加工企業應加強本地區區位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調查, 推出優勢產業產品。各級政府應創新投融資機制, 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健全“一村一品”農業產業鏈的利益聯結機制,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 提供對“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支持作用等方法和措施來促進農村地區“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發展。
作者簡介: 李雪 (1981—) , 女, 漢族, 吉林長春人, 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農業品牌研究, 區域品牌傳播;; 楊子剛 (1966—) , 男, 漢族, 吉林長春人, 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方向:物流供應鏈管理、農產品市場。;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基于供應鏈視角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的研究” (12YJA630173); 吉林省教育廳規劃課題“吉林省食用菌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09號); 吉林農業大學農業科技推廣基金項目“好田村玉木耳品牌升級戰略研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重慶社會科學2018年1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