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村一品看似小 實則是篇大文章
一村一品,就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主導產業,將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促進當地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脫貧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繁榮和縣域經濟發展壯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新疆、福建、陜西等地時指出,“一招鮮,吃遍天,一村一業、一鄉一品,農民就會受益于此”;“要因地制宜發展現代養殖業、林果業、園藝業,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業優勢主導產業”。
一村一品,是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銳意創新、培養人才”為理念,這也是日本起初對發展一村一品的定位。其主要特點是,立足區域特色資源,發展主導產業,打造知名品牌,培養農民民主意識,吸引培養青年農民。今天的“一村”已突破村域范圍,擴展到鄉,甚至縣域范圍,可以是多村一品、多鄉一品?!耙黄贰币膊辉傧抻谵r產品,可以是地方工藝產品、民俗文化特色、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
一村一品,是特殊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和組織方式,也是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通過發展專業村鎮,并輻射帶動周邊區域,促進了優勢特色產業聚集,形成了多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優化了農業結構和區域布局。一村一品的發展,培育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促進了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合作與共同發展,壯大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專業村中50%的農戶加入合作社,40%的專業村與龍頭企業實現了有效對接。專業村鎮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有效帶動了農產品加工、運銷、服務行業發展,成為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發展一村一品,打造專業村鎮,既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更拓寬了農民就業增收致富門路,成為農村就業脫貧致富的亮點。截至2014年底,全國各類專業村5.5萬個,其中總收入超億元的專業村2419個,超十億元的村214個;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167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8%。
一村一品,堅持用理論指導發展。一是比較優勢理論。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交織在一起,資源稟賦、區域條件、產業傳統是一個地區的優勢和特色,是形成主導產業的基礎,是維系競爭優勢的保障。要注重挖掘、利用當地特色、優勢資源,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二是區域經濟理論。區域資源要素優勢,成就區域主導產業,形成區域優勢產業布局。要注重發展區域主導產業,吸引生產要素向優勢產區聚集、跨區域配置資源,形成差異競爭格局。三是產業鏈管理理論。發展一村一品,也要實行產業化經營,不斷延長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產業競爭力;提升價值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
一村一品,堅持用開放思維促進發展。一村一品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各種要素聚集和新興業態創新發展的過程,要在開放與創新中形成自身的特色。一要與市場對接,實現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面對消費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特點,適應優質、安全、生態、特色農產品的需求,要積極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推進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注重特色產品的品牌打造,大力發展專、優、特、新產品,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二要與不同生產方式對接,探索“一村一品+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等生產模式。一村一品決不是小而散的經營方式,要探索相適應的組織方式和多元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升產業組織水平和提高經濟效益。要支持專業村鎮與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有效對接,引導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特色現代種養業,帶動村鎮特色產業發展,支持一村一品專業村鎮壯大農民合作社、發展龍頭企業。三要與新興業態對接,不斷延長產業發展鏈條。積極利用電子商務、“互聯網+農業”等新興業態,助推一村一品發展。支持專業村鎮發展合適的線上線下銷售,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店,大力拓展市場空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營管理》2015年第1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