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王停停等:工業反哺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戰略意義探究

[ 作者:王停停?李自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8-27 錄入:王惠敏 ]

摘要:工業化中期以后, 工業反哺農業是經濟社會的發展的一般趨勢, 我國已進入“以工補農”的社會化階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工業反哺農業具有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意義, “以工補農”不是階段性措施, 應當是在反哺主體明確確定的前提下, 工農協調發展的長期制度安排。工業的反哺符合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一、工業反哺主體的確定

工業反哺農業, 從本質上講是資源的配置問題。由于農業的利潤率難以達到市場條件下的社會平均利潤率水平, 因此, 眾多資源紛紛涌向工業, 而農業則處于劣勢。要求工業對農業進行反哺, 就是將本該流入工業的資源拿出一部分扶持農業, 將工業創造的價值拿出一部分貢獻農業。

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不利于共同富裕、不利于全面小康社會、損害社會公平正義。要達到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兩個融合”, 必須發揮政府作用, 并且貫穿于整個工業反哺農業的過程之中。很多學者認為, 政府應充當工業反哺農業的主體。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目標下, 政府應該最終在規劃、導向和調節方面起到更大作用。本文認為, 隨著工業反哺農業實踐不斷發展、制度措施不斷完善, 政府與市場間存在著一種“主體轉換”的調節。即在工業反哺農業的初期和中期階段, 政府應當充當主體角色, 在后期階段, 這種主體地位讓位于企業。

初期伊始, 工業反哺農業的相關制度尚未完善, 各方力量在政府劃定的框架、原則內進行探索。政府需要在財政、科技、人力等資源方面給與支持、協調。因此, 政府在此時充當主體。進入中期階段, 隨著工業反哺工作不斷推進,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更加廣泛的參與進來, 工業反哺農業事業進入到上升階段, 這時, 遇到的矛盾、困難也會更加復雜, 政府主體要發揮不可替代的巨大的作用, 協調各方, 解決重大矛盾問題。到了后期, 工業反哺農業規范制度完備、體系框架構建、反哺方式科學、發展路徑明確, 在政策和效益的雙重刺激下市場開始更有力的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反哺體制模式, 企業的先進生產力和更多資源涌向農業農村, 最終形成工農結合、城鄉一體的體制機制。

二、工業反哺長期性的原因

鄉村振興戰略要解決關乎國計民生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定是在動態發展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方面, 城鄉發展不平衡、“三農”發展不充分的現象特別明顯。長期以來的“二元經濟結構”和“工農剪刀差”大大壓抑了農村的經濟活力。另一方面我國工業水平和產業結構仍在不斷完善之中, 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全部的精力去反哺農村、農業和農民。

“三農”本身的弱勢地位。農業的地位首先由社會發展階段所決定。由于農業產品是維持生命個體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原始社會和封建社會, 農業又適合生產力水平低的特點, 因此農業經濟處于絕對優勢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工業革命的發展, 機器廣泛應用, 生產力出現質的提升, 人類對抗自然力量的增強, 農業附屬于工業的從屬性特點更加明顯。目前, 我國第一產業勞動勞動力占比下降到30%以下, 農業附加值低, 生產力水平增長緩慢。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 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極度匱乏, 信息化水平低, 教科文衛事業發展滯后, 整體綜合實力有待提升。農民受教育程度低, “小農”思想意識強, 落后的經濟和發展程度造就了落后于工業文明的意識形態。

工業發展階段。工業化所處的階段反映出我們的工業化實力和競爭力, 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對工業化階段的劃分方法, 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的加速階段。1按照其他的一些評判標準, 我國大多被劃分到工業化中期、過渡期階段。這是第二產業積聚力量之后即將實現飛躍的階段, 第二產業作為承上啟下的核心產業, 它的實力強弱體現出反哺能力的大小, 我國的工業與歐美發達國家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且, 越向高端制造業強國邁進, 越要承受更多更大更復雜的挑戰。工業發展到中期、中后期階段的時候, 工業開始反哺農業, 也是國際的通用辦法, 工業發展過程伴隨著反哺農業過程的發展, 工業化道路的長期性決定了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期性, 甚至在工業化達到預期程度之后, 反哺之路仍在繼續。

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漫長之路。十九大報告指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融合發展就是實現三大產業之間形成彼此關聯、相互促進、互為一體的系統。這個系統不是第一二三產業的直線連接, 而是三大產業兩兩之間的體系構架。這是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提出的新要求, 是工業反哺農業以實現農業“造血”功能的關鍵。三大產業既要各自發展, 又要在發展中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彼此促進, 這是在發展中不斷暴露問題、不斷磨合、不斷破除各種阻礙因素的過程。在實踐中, 問題的出現也是一個過程, 在不斷解決新問題、新矛盾中實現融合發展。當前, 鄉村振興戰略處于起步階段, 未來的發展之路必定充滿坎坷, 當最終實現彼此的融合之后, 工業反哺農業的最終歷史任務才算告一段落。

三、工業反哺農業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

第一二產業相互促進, 刺激第三產業發展, 實現產業興旺。工業反哺農業, 除了雙方共同發展之外, 也是促進了第三產業消費市場需求的擴大, 尤其是在工業反哺農業的成熟期, 實現新型主體的規模經營,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 農業產業體系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提高, 不僅實現農業產業興旺, 也推動工業、服務業產業體系發展完善, 更具有國際競爭力。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科學耕植, 完善農村基礎設置建設, 推動生態宜居。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優化農業產業布局, 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 科學管理農林牧副漁產業和諧發展。不僅實現農業體系內部和諧, 更促進了人與自然、生態的和諧, 保護、尊重生態環境承載力。農村基礎設置更加完善, 公路網、信息網基本實現全覆蓋, 村民健身娛樂中心、村民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村民醫療室、村民圖書館、鄉村小學等建立完善, 生態宜居夢想逐步變為現實。

工業文明下基層, 為鄉村文化注入時代血液, 展現鄉風文明。這里的工業文明和鄉村文化都是指摒棄落后成分之后的文明文化。工業文明是伴隨著工業生產力發展產生的, 它表現了人類文化前進趨勢, 是現代文明的有力展示。鄉村文化的鄉土氣息濃厚, 是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寧靜心理的歸宿。工業文明融合鄉村文化, 有利于增添工業文明的人文關懷;鄉村文化遇見工業文明, 有利于增進鄉土文化的與時俱進。

工業企業先進管理制度和先進地區管理經驗有利于基層事業治理有效。封建社會下以血緣為紐帶形成的鄉村治理思維仍未完全消除, 鄉村治理難點之一就在于“人情”。工業反哺農業, 開啟“工業下鄉時代”, 以工業文明、工業思維改變舊有思維慣性, 以當代科學管理實踐成果為有利說明, 改變基層事業推進中“人情大于法”的不良現象,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實現治理手段有效、治理模式科學、治理成果豐碩、治理改革推進深入人心。

共同發展, 共同富裕。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 工業反哺農業不僅蘊含著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 更是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作用。工業反哺農業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產業融合最終達到村民生活富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貿實踐2018年17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观看欧美高清福利片 | 亚洲综合一区在线 | 日本免费久久精品视频 | 亚洲网站入口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