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張琦:扶貧是持續一生的事業

[ 作者:姜思宇?張壹鳴?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1-27 錄入:王惠敏 ]

張琦:扶貧是持續一生的事業(圖1)

張琦,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黨總支書記、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1988年開始致力于農業農村經濟與扶貧政策研究,潛心扶貧理論政策和實踐創新研究。2011年創立高端智庫中國扶貧研究院,直接服務國家脫貧攻堅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主持國家和省部級扶貧課題100余項,出版扶貧專著30余部,發表扶貧脫貧文章100余篇。2013年以來,聚焦精準扶貧,常年深入貧困山區第一線調研,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在扶貧脫貧機制的理論與政策、中國綠色減貧理論與實踐、中國扶貧經驗推廣應用和國際交流合作等領域取得了創新性成果。2016年以來,主持參與并擔任多省貧困縣考核和退出第三方評估專家組成員和團長,為國家脫貧攻堅考核制度做出了突出貢獻。2020年10月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當一個人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并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時,他是神采奕奕的。如果這個目標不僅關乎個人,而是能提升成千上萬個個體的生活水平,追尋目標的過程就更充滿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幸福感。

這就是張琦教授給人留下的初印象。

一個為著更多人獲得“幸福”而努力著的“幸?!钡娜?。

【十三五期間,我國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貧困地區群眾“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變成現實;村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全覆蓋,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大幅減少;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易地扶貧搬遷近1000萬貧困群眾,實現搬得出、能脫貧、可致富……】

毫無疑問,扶貧是一個偉大的事業。而這個“偉大”是由無數個“平凡”的努力組成的,張琦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今年10月,張琦教授被授予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用以表彰其在脫貧攻堅事業中貢獻的才智力量。

提到這個獎項,他說:“這個獎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更是北師大的。這是一種認可,更是鼓勵。我們要在下一個階段把北師大的扶貧研究做得更好,能夠為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貢獻我們的才智和力量。我們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

求學:村里走出來的“窮學生”

1982年,陜西眉縣的一所高中里,一個年輕人正一遍又一遍演算著幾何題。筆劃過粗糲的紙,發出沙沙的聲音。日光西斜,教室里傳出的翻書聲和寫字聲顯得格外動聽。

這是張琦19歲時的生活,他把這稱之為一種幸運。

“窮”是橫亙在生活中的一塊巨石

“我是在農村出生的孩子,貧困戶。上學的機會太難得了?!?/span>

張琦父母那輩人是逃荒逃到陜西的。1942年,他們從河南出發,一路上靠要飯來維系生存。每到一個村,住上一兩個月;有時遇到戰亂,也會停留小半年。經歷了3年的居無定所,他們終于在眉縣的小村子里安頓下來。

張琦家里還有一個妹妹,在張琦高中畢業后再復習時候,妹妹正要升入初中。80年代初,陜西一名高考生的學費是5塊錢,不用參與復習的其他年級是3塊。那個時候,農民掙錢是很難的,種出一斤糧食才能賺一毛多。對于張琦的家庭來說,這些學費和上學所需的生活費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家里賣了很多的糧食,攢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湊來湊去也只有5塊錢。”面對經濟上的窘迫,這個家庭選擇讓張琦繼續念書,妹妹留在家里幫忙。“我上了高中參加高考,妹妹卻連初中都沒能上。”妹妹其實特別想要繼續念書、好好學習,卻因為“窮”,失去了這樣的機會。

“窮”成為了橫亙在這個家庭面前的一塊巨石。

改變家鄉面貌的愿望開始“發芽”

這塊巨石,同樣影響著村里的其他人?!昂芏嗉彝ザ加羞@種現象,那時候大家都很苦?,F在的學校食堂拿大勺盛菜,我們那時只能拿筷子夾。用筷子給同學們夾一點點,收一兩分錢?!?/span>

怎么能夠改變生活?如何能夠改變家鄉?貧窮的“巨石”何時能夠拔除?張琦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高考填志愿的時候,他選擇了農業經濟?!澳菚r候想的也很簡單,學習一點經濟、農業種植方面的知識,也許能改變一下家鄉的面貌吧?!?這個樸素的愿望,他踐行了30多年。

扶貧研究成為了一生的事業

在西北農大(原西北農學院)讀完本科,張琦去了漢中地區的農業干部學校任教。那時候,工作是畢業分配制,同學們都希望去大城市?!霸诖蟪鞘泄ぷ鞯拿~十分有限,學校也號召我們去艱苦的地方工作,為祖國做貢獻。所以當時我去了漢中農業學校。”漢中農業學校所在的秦巴山區,是比較貧困的地區。在這工作的一年里,張琦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狀況。

1988年,張琦又回到西北農業大學,重新開始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學習生活,之后又繼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學業。這次“回歸”也正式開啟了他研究扶貧課題的道路。

科研:經世致用、胸懷天下的學者

身為一個扶貧課題的研究者,張琦將“小我”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大方向掛上了鉤,將孜孜不倦的鉆研創新精神融入到一次次調研和一篇篇方塊字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翻開張琦教授的扶貧研究履歷,標志性的成果是對“綠色減貧”的研究。

貧困地區要改變面貌,要通過經濟發展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和生產條件。工業化的高投資、高投入會產生高消耗、高污染。經濟發展不能以生態破壞為代價,如何又脫貧,又要保持綠色發展?張琦教授想要通過自己的研究來解決這一矛盾。

從2011年開始,3年多的時間,他帶領團隊反反復復分析調研,借鑒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經合組織的綠色增長指標以及中國綠色發展指數等成果,根據我國多維貧困特點,首次構建了“經濟增長綠色度、資源和環境保護度、社會發展能力和扶貧脫貧成效”四大維度27個指標的中國綠色減貧指數和指標體系,并對全國11個連片特困地區505個貧困縣的綠色減貧指數進行測度。《中國綠色減貧指數報告2014》等系列研究報告相繼出版。國務院扶貧辦劉永富主任和著名經濟學家李曉西教授為此專門寫了序,認為“這是我國綠色減貧研究又一重要的創新成果,是未來扶貧脫貧研究重要內容之一”。

綠水青山如何成為金山銀山?對貧困地區來說,就是要通過綠色減貧的方式,將資源資產化、資本化,進而市場化,達到效益的提高和脫貧的目標。通過這一指標體系的構建,張琦將經濟增長、減少貧困、環境保護有機結合了起來。

“通過標準化測度進行評價,能使我們在扶貧脫貧中更注重用綠色發展的方式達到目標。脫貧不僅僅是一個短期的目標,而是一種長期的發展。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高質量的?!?/span>

立足當下事,著眼未來情

為服務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重大戰略部署,張琦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機制研究上下了大功夫。

著眼于現實需求,他的專著《完善扶貧脫貧機制研究》獲得第十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扶貧機制創新的理論與實踐》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

2015年,張琦主持完成的國家“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項目《“十三五”完善我國扶貧脫貧機制研究》,獲得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的專門批示,并在制定“十三五”扶貧脫貧規劃時參考。在考核退出機制方面,張琦發表的理論文章《考核退出機制助推貧困縣如期脫貧》在被新華月報轉載后獲中央領導的批示。2018年5月,其《關于改進完善和創新貧困縣考核評估監察工作的幾點建議》也被教育部采納。

除了聚焦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機制外,張琦思考得更遠:當我們解決了絕對貧困后,下一步的問題是什么?下一步的重點是什么?

問題提在先,工作做在前。2016年起,張琦和他的團隊就開始了針對未來的研究?!斑@是一次從絕對貧困到相對貧困的轉換。除了繼續解決農村貧困問題,還要把城鄉統籌結合起來。我們的扶貧工作將從超常規的政策,轉入一種日常的管理。同時將形成國內減貧和國際減貧相結合的發展方向。這些都是我們即將面臨的新變化?!?/span>

張琦在《2020年后減貧戰略研究》中就2020年后我國貧困標準、區域重點、時序發展策略選擇、體制機制等重大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2018年又主持了“2020年后綠色減貧理念和制度框架”研究,該成果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刊用,并被中共中央農村辦公室內刊轉載。同年他主持完成《我國農村返貧問題研究》,成果被政協采納并獲胡春華副總理批示。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2020年后我國跨越絕對貧困后的多維反貧困新目標、新重點、新標準等觀點,獲多名中央領導批示,為提早謀劃2020年后我國減貧戰略提供了重要參考。

除了聚焦于國內的扶貧研究外,張琦期望向其他國家分享中國扶貧成效與創新做法,為國際扶貧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讓我們的優秀經驗被世界各國所借鑒,把中國的故事講給外國人聽。

“未來我們國家面對的不僅是國內的扶貧,更是在國際上承擔大國的責任,推動我們扶貧減貧經驗的推廣。” 這不是一個終點,而是通向更遠未來的起點。

疫情期間,脫貧減貧不停歇

2020年,一場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張琦和他的團隊也迅速響應了起來。

“春節后,我們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我們也要盡快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議?!睆亩轮醒_始,張琦組織研究團隊,將它與2003年非典的影響進行對比,來預測這次疫情對貧困地區收入、脫貧工作的影響;隨著疫情的變化,他們又聚焦于如何在控制疫情的同時保證復工復產。團隊對就業的恢復、產業的恢復進行跟蹤性調研,其中5項成果被有關部門采納,1項成果獲中央領導批示。研究的腳步不僅沒有因為疫情的影而停滯,反而加快了起來。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年?!拔覀兊拿撠氁妫覀兊墓ぷ饕惨钦鎸嵉模@有利于為制定下一步工作政策提供參考?!?/span>

為了這樣一個“真”字,張琦關心的問題還有很多:人們會不會因疫情而產生能否如期脫貧的擔憂?長時間的努力后,大家的心態是否松懈了?為了能在考核方面取得好成績,會不會有形式主義的問題?出于多因素的考慮,張琦帶領團隊對大量基層干部進行了電話采訪和問卷調研,提交了研究報告,為相關機構和決策部門提供參考。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边@是疫情期間我們學到的經驗。張琦和他的團隊正在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為疫情防控與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智力支持。

教學:嚴于求學、寬于生活的師長

2015年,張琦獲得了北師大“最受研究生歡迎的十佳教師”稱號。頒獎詞中有這樣一句話,精準地概括了他為師的特點:“恢弘學術,自帶學子深入苦地,學踐合一、師風及處,遍是動人的激勵與溫暖的光輝?!?/span>

恢弘學術,身體力行深入扶貧一線

調研報告與政策建議的撰寫不是一拍腦袋就能完成的,扶貧也不是光動動筆就可以搞得定的。多年來,張琦行走在扶貧一線,深入貧困村調研,一直“在路上”。

由于區域特點,調研地一般都在山區,開車進去單程就要3、4個小時。下車后搶時間調研,還要進行訪談、問卷填寫,回去還得盡快整理,第二天又要早早出發。張琦形容自己有獨特的“睡覺技能”,坐上車就能睡著:“路程長,耗時久,不睡覺精力就不夠,所以要趕快休息?!比兆泳驮陬嶔て閸绲穆飞隙冗^了。

調研地的路不好走,雨季的時候,經常有山體滑坡的危險。有一年,張琦去甘肅南部貧困縣進行易地搬遷調研,結束后驅車去四川坐飛機回北京。正值下雨,山區道路濕滑,車子開得小心翼翼。轉過一個大彎,他們突然發現前面的道路被落石和泥土堵住,過不去了。與其他人聯絡之后他們才知道,前一輛車早出發5分鐘,順利過去了,滑坡就發生在這之間。“幸運的是,這次垮塌時沒有人經過這一區域,但凡差幾分鐘,可能就被壓住了?!?/span>

辛苦是常態,危險也存在,但總有一些暖心事給這份工作增添動力。2018年,張琦到四川調研,那里的扶貧中心主任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扶貧干部們為一家貧困戶申請到了幫扶項目,讓這家的女兒到成都參加培訓、學習技術。女孩子非常努力,學成之后憑著自己的手藝在成都找到了工作。

一段時間過去,新的扶貧支持項目下來了,這戶人家依舊符合幫扶標準。扶貧干部們聯系女孩,沒想到,她想也沒想就拒絕了。女孩說:“我已經在國家的幫助下自食其力,能改變家庭條件了,這次的項目給村里的其他人吧。”

這件事給張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開心的是,我們的下一代,這些農村的孩子是很有志氣的。只要給他扶一把,他就能自己站起來。比如保證他們接受教育,在幾個重要的節點把他扶起來,讓這些孩子考上大學,這一家基本上就能脫貧了。這同時也印證了,我們教育的重任是長遠的,而且責任重大?!?/span>

學踐合一,自帶學生深入苦地

教育教學不能只坐在書齋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張琦,也適用于他的學生們。

“我這兒的學生,現在已經習慣了出去調研,大家都在山區跑?!碧岬浇逃汀袄蠋煛边@個角色,張琦覺得自己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我不能誤人子弟,要給他一些指導,對他有幫助才行。”張琦認為,對于學生的教育,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目標和選擇,發揮他的優勢;二要通過訓練,克服他的缺陷和不足。他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希望無論學生從事哪方面的研究和工作,一入行就可以為單位所用,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張琦形容自己是個帶著學生往山里“鉆”的教授。他想通過調研,讓學生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這種教育不僅僅停留在學術層面。

“我給學生說過,三年內至少要帶他們出去參加1-2次調研活動,實際上遠遠不止,好多二年級學生已經出去十幾次了。調研條件確實艱苦,孩子們都能吃苦。我們出去的時候,白天要調研,晚上討論調研情況,然后把白天的內容、錄音整理好,又開始討論第二天有哪些重點安排。”

有時到了調研地,學生們甚至會因為某項扶貧工作沒做好,和當地干部爭起來,他們覺得干部工作不到位,讓貧困戶受了難。在一起總結調研情況的時候,學生們的眼圈都是紅的?!盎貋韺憟蟾?,孩子們真的是有感情地在寫,提出的也是為幫助和支持貧困戶的切實建議?!?/span>

師風所及,傳遞激勵與溫暖的力量

從貧困鄉村走出來的張琦,想在生活方面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幫助。2011年,張琦倡導設立了“徐金生蔡玉霞勵志成才專項扶貧基金”,用于資助扶貧研究和京師貧困學子。

這項資金由張琦教授的博士生,臺灣知名人士徐靜慧女士捐資400萬元設立,目前已經資助了近400名大學生和研究生完成學業。“這是一個將扶貧、獎學金和兩岸情誼多種元素結合起來的項目,雖然整個資金量不大,但是它的意義卻很大?!?/span>

嚴于求學,寬于生活。這是張琦教育學生的原則。他的愿望,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激勵,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奮斗的方向。

2018年“徐金生蔡玉霞伉儷扶貧基金”頒獎典禮

三十幾年的扶貧研究,不同階段里的調研項目、一線的實地探訪,讓張琦看到了鄉村實打實的變化。

要致富,先修路。08年以前,張琦到云南、四川大涼山去調研,總趕上下雨,山路特別不好走,那時候一個上午基本只能走訪上一戶兩戶?!艾F在過去,村村都通道路了,雖然有的很窄,但都是硬化的道路。原來難以進去的地方,現在基本上都有一些高速路。”

這些變化,讓張琦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讓他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在收獲“幸福”。

源于“改變家鄉面貌”這樣一個樸素的愿望,張琦已經在扶貧脫貧的路上走了三十幾年。張琦說,自己退休之后想做公益,在還能夠奉獻一點力量的時候,點亮更多人的人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師范大學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婷婷婷亚洲综合丁香五月 | 我不卡Av片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 | 日本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图片专区日韩欧美 | 日韩a∨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