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新型城鎮化讓百姓生活更安逸

[ 作者:亢舒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26 錄入:吳玲香 ]

新型城鎮化讓百姓生活更安逸(圖1)

(右上圖 江蘇句容市寶華鎮為農民舉辦技能培訓班。右中圖 河南省輝縣市南李莊村的村民全部住進了樓房。下圖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經濟日報記者 翟天雪攝)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化率顯著提升,年均提高1.23個百分點,每年城鎮人口增加2000萬;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加快,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城市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積進一步提升,居住環境日益美化、舒適——

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說過,中國的城鎮化和新技術革命將成為影響人們21世紀生活的兩件大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大的發展潛力所在,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黃金結合點,既是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也是重大民生工程。

城鎮化率顯著提高

未來我國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發展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即以人為本,公平共享,使全體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6.1%,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7億。十二五時期,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3個百分點,每年城鎮人口增加2000萬,比歐洲一個中等規模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不久前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從城市規模看,目前我國有653個城市,城區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已經達到140多個。鎮區人口在10萬人以上的特大鎮有235個,5萬人以上的鎮有876個,這些鎮尚不在城市序列里,特大鎮和5萬人以上的鎮將來都有可能成長為新生的中小城市。我國經濟總量中的80%來源于城市。胡祖才說。

“‘十二五時期,我國的城市群建設也取得了新進展。除了過去已經形成的沿海三大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外,在中西部地區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都在迅速崛起。胡祖才說,十二五時期,城市群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

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了城鄉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促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

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成為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規劃》提出,未來我國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發展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即以人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居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

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

推動城鎮化建設進程中,我國積極發展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市政地下管網建設改造、加快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于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時期,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改善較快,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

十二五時期,我國的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胡祖才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有26個城市建成投入運營116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長度達3612公里,在建的還有3000公里左右,以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

我國積極發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調度中心、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設;推進換乘樞紐及充電樁、充電站、公共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規劃并同步實施。同時,城市道路、橋梁建設改造進一步推進。城市步行道路、自行車綠道、行人過街設施、自行車停車設施、道路林蔭綠化等建設也都得到加強。

十二五時期,我國加快推進市政地下管網建設改造。推進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氣、供熱、通信等各類地下管網的建設、改造和檢查。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目前,我國燃氣普及率超過95%。

十二五時期,我國加快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加強飲用水水源建設與保護,合理利用水資源,限期關閉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水井,切實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截至目前,我國城市用水普及率已經超過98%。

十二五時期,我國加快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以設施建設和運行保障為主線,加快形成廠網并舉、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設格局。優先升級改造落后設施,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國家新的環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類標準。截至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同時,我國推進以大中城市為重點,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區)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項目;加大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

十二五時期,我國加強生態園林建設。城市公園建設進一步推進。結合城鄉環境整治、城中村改造、棄置地生態修復等,加大社區公園、街頭游園、郊野公園、綠道綠廊等規劃建設力度,完善了生態園林指標體系,推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

保障性安居工程可圈可點

為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改造的推進,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資金支持力度。

十二五時期,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城市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積進一步提升,居住環境日益優美、舒適。

然而,城市不同區域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城市高樓林立的同時,還有很多住房困難群眾居住在棚戶區中,快速上漲的房價讓這些棚戶區居民無力改善住房條件。為了讓住房困難群眾早日實現住有所居十二五時期,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進。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保障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改造各類棚戶區住房2080萬套、農村危房1565萬戶。其中,2013年至2014年是我國棚戶區改造力度最大的兩年,改造各類棚戶區住房820萬套、農村危房532萬戶。2015年,棚戶區改造繼續大力推進,又開工601萬套。通過棚戶區改造,有效改善了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幾千萬群眾得到了實惠,住房條件改善了,生活質量提高了,人民群眾有了更大的生活和奮斗信心,帶動消費、擴大投資的積極作用也得以發揮,從而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經過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得以推動,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得以提高,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作用。

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了開工建設3600萬套各類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的目標任務。2011年至2014年已開工3230萬套(其中棚改1590萬套、保障房1640萬套),加上2015年已經完成的783萬套保障房開工建設任務,十二五時期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已經超額完成任務,超過了4000萬套。

十二五時期,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改造任務很重。為了確保這一民生工程的大力推進,切實解決好住房困難群眾的期盼,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資金支持力度。同時,不少地區優先在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的成熟地塊規劃公租房、安置房項目,嚴格執行配套設施與住房同步規劃、同期建設、同時運行,促進了困難群眾住房條件與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步改善。

百年大計,質量為本。保障房的質量也成為廣大百姓關注的焦點。從歷年檢查結果來看,棚改安置房工程質量總體是好的、可控的,工程結構也基本安全。不少項目的工程質量達到了較高水平,有的還被推薦參與建筑優質工程的評選,做到了民生工程把好事辦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2016-02-2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乱码 | 一级国产加日韩加欧美 | 婷婷在线视频这里都是精品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