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世界的發展格局越來越趨向信息互聯互通架構下的“多元文明”時代,無論是單個產品、每個個人還是一個區域,都向著一種“個性化定制”的方向演變。
猴年春節就這么火蹦亂跳的走來了,往日喧鬧無比、繁華似錦的北京城猶如被抽空了的天宮,開始變得近似凄涼,平時蠻橫驕縱的北京事兒媽此時也變得心平氣和起來了,領著自己家的小哈巴狗在空曠的大街上散步。夜幕降臨的時候,更是變得昏暗起來,安得廣廈全萬家的魔都大樓只是偶爾閃爍著幾家人家燈火。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時的鄉村和小城市則是變得熱鬧起來了,一個個好像重回花果山的”猴子們“變得日益活躍起來,走親戚看朋友及各種聚會,新年就這么開始了!同時,一系列現象值得我們關注并折射出了許多社會問題:
現象一:千里大遷徙,城市再大也不是家
無論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人(包括有房的和沒房的、男的還是女的、老的和少的)。此時所有的人都是歸心似箭,一個一個夢牽魂繞的渴望回到自己的家鄉。城市雖大卻留不住會回家的心,一個個都扔掉了拼斗的場景、冷漠、等級化和世態炎涼的城市社會,撕下城市賦予其的各種面具、標簽和身份,回到父母親懷抱,幸福的聽著父母和鄉親嘴里喊著自己的乳名(如:二蛋、丑孩兒、鐵蛋..)。
現象二:一地一風俗,鄉村文化遺產盡情綻放
春節期間,朋友圈里的許多“嘚瑟派”在頻頻刷屏:展示自己家鄉的美味,讓觀看著食指大動,展示自己家的各種文藝和表演,讓人嘆為觀之。天南的地北的、東部的還是西部的都有自己的絕活兒、都自己的風景。要不是這些愛嘚瑟、愛拍拍的朋友,還真不知道我們的每個鄉村還有這么多豐富的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象三:封建迷信回潮,拜鬼拜神云霧繚繞
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傳承下來的封建傳統和風俗。如筆者的家鄉主要包括:一大早起來跑廟里搶頭香、初一早上起來不能倒洗臉水、作為財富象征的鞭炮灰不能過早、未出嫁的閨女不能去上分地.....等。
現象四:相親事情多,兒女大事愁壞娘
在農村里每年底的時候,也是相親的最高峰,外地打工和求學的青年男女在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安排下,被安排者參加各種相親。尤其是目前我國男多女少的國情下,在農村其實早已變了味道,女兒成了搖錢樹,競彩禮搞攀比早已經成了許多農村的惡俗風氣。
現象五:同學聚會多,不乏攀比現象
春節回家久違的同學肯定免不了會有各種聚會,曾經有人形容說同學聚會就是”在精神上征服男同學,在肉體上征服女同學“,此話不免有些極端和消極。但是這背后也折射一種現象,人與人之間的攀比在鄉村這種熟人社會也開始日漸其盛(一些混得的好地天天想聚會,而一些暫時有困難的害怕聚會傷自尊)。
.....等等諸般現象,就不在此啰嗦,可能每個地方的現象會有很大差距。
透過春節的這些現象,讓我們再次領略了我國當前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及戶籍帶來的多少人心酸與無奈!多少人為了理想和生活遠離自己的家鄉去感受外界的冷漠和辛苦。在一個”熟人社會“的鄉村到”陌生社會“的城市間徘徊,無可爭議的養成兩面人生與雙重性格,好多時候常常讓人不知道那一面才是真實的自己。我國的區域布局和新型城鎮化未來如何合理統籌好城與鄉的關系?如何更加體貼到每個微觀個體感受,將變得尤其重要。
同時,我們也應該理性的看到,鄉村固然有其美麗的一面。并非一些鄉村理想主義者筆下寫的那么浪漫。當前我國的鄉村不但存在許多頑固的封建愚昧元素,同時在我國新的“拜金主義”的沖擊和催化下,有些愚昧的封建風俗產生了新的變異,形成成新的毒瘤在惡性蔓延。居然有鄉村研究者把鄉村的拜鬼現象也稱為信仰,真不知是怎么想的,可能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但是可喜的是,隨著互聯網的沖擊以及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未來世界的發展格局越來越趨向信息互聯互通架構下的“多元文明”時代,無論是單個產品、每個個人還是一個區域,都向著一種“個性化定制”的方向演變。而我國幅員遼闊、一地一風俗的多元文明特征,為隨順應這種經濟發展的方向提供了豐富的“題材”,關鍵是如何融入當代人的價值趨向,把每個地方的文化都很好的“翻譯”給其它地方的人們,并積極切入當代人的需求進行“地域文化進行挖掘、重塑”,形成一個個獨特的“文化主題組團”,并滲透到當地的區域發展中,將會美麗中國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前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曉軍視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